冬季的清晨,寒氣入骨。在距離武漢市區約40公里的國家管網西氣東輸武漢輸氣分公司武漢西輸氣站,全天24小時都有身著“溫暖橙”工作服的身影。
“輸氣站面積不到1萬平方米,常駐站內的職工不過9人,但它的職責卻很重要。”12月8日上午,站長王凌翔照例走進輸氣站工藝區,這里布滿了錯綜復雜的黃色管道,他逐一檢查分輸設備情況。
從千里之外延伸過來的西氣東輸管道,將天然氣帶到到這里,經過分離、計量、調壓后分成幾股,分別供應給武漢市天然氣公司,孝感中燃、武漢中油等城市燃氣公司,再由這些企業將天然氣輸送給千家萬戶。
目前,西氣東輸管道在鄂形成了“兩干四支四聯絡”管道網絡,即西二線干線湖北段、忠武線干線;西二線棗十支干線、忠武線荊襄支線、忠武線潛湘支線(湖北段)、忠武線武黃支線;淮武聯絡線湖北段、棗十支干線-忠武線聯絡線、西二線黃陂站-淮武聯絡線、西二線干線與川氣東送聯絡線,10條管道總長2030公里,以干線、支線、聯絡線相互連接的調配網絡,在冬季保供期間發揮巨大作用。國家管網西氣東輸武漢輸氣分公司承擔著湖北70多個市、縣近2000萬居民安全平穩用氣的重任,供氣量占湖北省內總用氣量的73%。
武漢西分輸站在這一管道網絡中舉足輕重,它是全省天然氣供應重要樞紐站,目前日均供氣量800多萬方,該站向武漢市用戶下載量日均300多萬方,保障了武漢市大部分及全省近四成的天然氣供應,責任重大。王凌翔介紹,入冬以來,他們保持站內每天4次的巡檢頻率,站外80公里管道每天巡視2遍。
輸氣站內嚴格防火防爆,湖北日報記者注意到,檢修人員用的扳手是黃銅制成,這是因為銅比較軟,萬一掉落不會砸出火花。而在工藝區一角,卻又有一臺大型加熱設備。王凌翔介紹,天然氣到這里調壓時,壓力會由4.5兆帕降低到0.6兆帕,壓力每降低1兆帕,溫度會降低約5℃。記者看到一處分壓管道前半截表面是溫熱的,后半截表面卻已結霜。“任由溫度降低,管內結冰可能造成堵塞,適當加熱是保障管道暢通的重要措施。”
為保障“供氣一刻不能斷”,輸氣站內安裝了近200個傳感器,監測管道內的壓力、溫度。輸氣站的圍墻上和站外管道周邊均安有振動光纜,與中控室實時通訊。傳感器每有反應,裝在站長辦公室的警燈便開始閃爍,警報器同時響起,值班人員會立即去中控室進行確認,并及時處置預警信息,確保設備設施“運行一刻不能停”。
每到冬季保供,是大家最緊張的時刻。為應對嚴峻的天然氣保供形勢,公司11月份完成了全部場站的入冬前秋檢作業及關鍵設備維護保養,各場站分輸支路處于熱備狀態,具備滿負荷運行條件,可以百分百確保湖北地區冬季天然氣穩定供應。今年截至目前,該公司已向湖北輸送天然氣超過50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一葦 通訊員 劉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