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潘錫珩
實習生 王樂安
早上喝波蘭牛奶、煎一根德式香腸,中午用俄羅斯葵花籽油炒菜,晚餐可以美國牛排、新西蘭羊排換著吃,還可以搭配一點挪威三文魚……如今,足不出市,武漢人的餐桌就實現了“國際化”,全球各地的特色美食都能輕松吃到,武漢人的進口商品消費進入了尋常百姓家。
購買免稅進口商品越來越方便
位于江夏區光谷三路777號東湖綜合保稅區園內的一家跨境電商賣場,是家住光谷的劉斌和老婆經常去采購的地方。“這里開車過來很方便,價格適中,不像網購‘海淘’還要等待物流,這里所有進口商品可以現場‘即買即提’。”
6日下午,極目新聞記者探訪發現,這里上下三層門面,服飾、包包、酒類、食品、保健品一應俱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工作日的下午和周末是店里客流量最多的時候,其中保健品和咖啡的銷量最高。“從開業以來,我們就一直在不斷上架新貨品,像進口食用油和進口蜂蜜等商品都是最近才上架的,銷量還不錯。”
確實,如今武漢市民想買進口商品,大可不必專門去找保稅區的進口商店。大家最為熟悉的中百、武商、中商超市內,都設有進口食品專柜。而在盒馬鮮生、永旺超市的賣場內,則能夠輕松買到來自全球各地的衣食住行各類商品。
湖北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 制圖劉陽
位于漢口王家巷的漢歐國際進口商品體驗店,時常在茶余飯后迎來周邊的居民,大家就像逛便利店般對它十分熟悉和親切。店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數十種商品中,來自波蘭的進口牛奶是最受歡迎的商品,口感好,價格適中。數據顯示,最近三年漢歐公司進口牛奶量逐年暴增,幾乎每周一個進口乳品專列。今年全年預計進口牛奶將突破400標箱,約130萬提。如果按照一提12小包來算,相當于每個武漢人都買過一包。
在外貿進口方面,武漢市大有作為。武漢市商務局計劃加大武漢外貿進口,將武漢市打造為一個進口商品的集散地,立足于武漢的地理優勢進而輻射全國。
內需拉動擴大進口,民生保障持續增強。隨著我國消費市場的強勁復蘇,湖北省居民消費潛力不斷釋放,肉類、糧食等產品進口需求旺盛。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共進口牛肉11億元,增長180%;進口豬肉2.8億元,增長52.1%;進口糧食14.3億元,增長46.2%。
湖北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01年,湖北省進口貿易總額只有17.8億美元,到了2020年則增長到了390.61億美元,相當于20年增長了近2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