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饒揚燦、戴文輝、通訊員李文財、葉相成)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7周年,累計向北方調水超441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達7900萬人。
中國水資源分布與人口、經濟等布局極不匹配: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水資源量占全國河川徑流80%以上;黃淮海流域總人口占全國的35%,而水資源量僅占全國的7.2%。2014年12月12日通水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
7年來,“南水”持續為北京、天津、鄭州、石家莊等24個大中城市、190多個縣市區供水。目前,“南水”占北京日供水總量的75%,受益人口超過1300萬人;天津14個主城區全部用上“南水”,1200萬人受益。
“規劃之初,‘南水’是受水區的補充水源,如今已成主要水源;剛通水時,受益人口為3800萬人,現在翻了一倍不止。”十堰市南水北調水源區保護中心負責人說。
7年來,工程還向北方50多條河流進行生態補水約70億立方米,全面助力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和河湖生態環境復蘇。
在“南水”持續補充下,北京地下水水位持續5年回升,較2015年底的25.75米回升3.26米;著名的白洋淀蓄水量達3.67億立方米,湖心區水質穩定為四類,達到近10年最好水平。
作為水源區,湖北省十堰市全力當好“守井人”,在北京對口協作支持下,奮力實現生態優先、綠色發展。7年來,丹江口水庫水質始終達到或優于地表水Ⅱ類標準,流入干渠一類水質比重從6年前的22%提升至當前的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