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離地面400公里的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講。這是時隔8年之后,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也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在約60分鐘的授課中,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傳道授業天上來,全球最有“高度”的“太空教師”在400公里天外的“最高講臺”,于浩瀚太空的“最高學府”將宇宙專屬的科學魅力跨越時空般以“零距離”、“零時延”的實時雙向同步地呈現在千萬學子面前。“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天宮課堂”是最生動的科學課堂,把星辰大海帶入孩子們的眼里、心里,燃起了青少年心中的航天夢,清晰“腳踏實地”的方法論斷,讓更多的青少年立起“仰望星空”的精神坐標,在青少年一代人心中播下“熱愛航天、崇尚科學”的種子,激發青少年探索未知的奮進力量,中國航天、國家科技領域才能生生不息,不斷進步。
“天宮課堂”閃耀著中華民族與生俱來的“九天攬月、五洋捉鱉”的志氣、骨氣、底氣。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就富有想象力和探索精神,譬如:有“女媧補天”“牛郎織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諸多神話,還有《嫦娥》《七夕》《水調歌頭》等諸多詞賦,更有為之付諸實踐的“萬戶火箭”“張衡渾天說”、中國古代火箭等,無不彰顯著我們先人對太空的敬畏和向往。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令世界驚嘆的偉大成就,“東方紅”號衛星、“神舟”系列飛船、“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宮”遨游、“祝融”探火、“羲和”探日等一系列成就,中國航天不斷刷新高度,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這其中所承載的奮斗歷程、所激發的壯志豪情,映射著我們一代代航天人拼搏進取、不懈奮斗的精神力量,鑄就了載入我們精神譜系的“兩彈一星”精神、“東風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
“天宮課堂”彰顯著中國科技自信。世界上最高的“天宮課堂”,順暢的天地互動交流,實時身臨其境般地面向全球的開放直播,展示了中國航天的自信、開放和強大,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強大和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具體體現。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幾十年來廣大科技工作者默默無聞、不忘初心、牢記囑托,不辱使命,無私奉獻,打破了一項又一項他國的技術封鎖和壟斷,走出了一條適合于中國國情的科技自主研發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令世界側目。近年來,神舟飛天創造了“中國高度”,上海磁懸浮列車跑出了“中國速度”,蛟龍潛海刷新了“中國深度”,中國天眼FAST拓寬了“中國維度”,人造太陽實驗裝置熾熱出“中國溫度”,“墨子”號量子通訊衛星劃出了“中國弧度”……這所有的一個個大國重器展現了中國科技發展的“加速度”,讓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競爭力與日俱增。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天宮課堂”飽含著“中國驕傲”,見證著中國航天科技的不斷進步和中國科技工作者自強不息的身影,更是中國科技自信和中國道路的自信的體現。科學無止境,其征途漫漫,讓我們仔細品味“天宮課堂”背后中國自信的精神密碼,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吧!
稿源:荊楚網
作者:張帥(武漢江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