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海冰、通訊員呂程輝)12月12日,由湖北省科技廳主辦,中非創新合作中心、中關村“一帶一路”產業促進會、未來集團承辦的非洲青年人才創新創業沙龍在武漢舉行,來自埃塞俄比亞、津巴布韋等22個非洲國家的留學生和中國青年、學者參加了活動。
本次活動是2021中非創新合作大會的重要科技人文交流活動之一,旨在激發中非青年創新創業活力、拓寬創新創業合作空間,為中非創新合作提供新思路、新渠道。
5位相關領域的中非專家學者、青年企業家、留學生進行主題分享及深度交流。來自乍得、中關村“一帶一路”產業促進會的張曉強推介“藤蔓非洲”計劃稱,“藤蔓非洲”通過實習對接、考察交流、精準派送、創業支持等形式,為在華留學生與中國高新技術企業對接搭建平臺。未來集團總裁助理陳育推介“蒲公英”計劃稱,這是該集團立足湖北打造的中國首個專注于非洲的國際人才創新項目。他介紹,湖北是最早開展對非合作的地區之一,非洲留學生眾多,與非洲合作資源也較多;湖北的優勢產業、企業契合非洲目前的實際需要,特別是非洲各國普遍急需發展的基礎建設、農業等,都是湖北的強項;湖北的高科技產業也具較強實力。他還介紹了一些創新創業先鋒,希望通過示范作用激勵更多中非青年投身創新創業之中。
江蘇科技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月華以“桑蠶養殖技術在非洲的推廣應用”為題介紹稱,我國通過選派專家、技術支持等手段,因地制宜選擇適宜非洲不同地區飼養的蠶桑品種,使種桑養蠶收入達到當地傳統農業的3倍以上,得到當地政府和農戶高度認可。他還稱,江蘇科技大學開設與蠶業發展相關課程,培養相關專業的非洲留學生,這些青年人才回國后到桑蠶企業服務,發揮了較大作用。他舉例說,埃塞俄比亞一個原來10多人的蠶業開發公司,現在采取企業+農戶的模式,帶動當地300多農戶參與生產,提高了當地農民的收入。
此外,中國農業科學院留學生亞伯拉罕·奧拉米·奧拉蘇波介紹了“尼日利亞農業項目”,來自布基納法索、武漢金水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雷文天表達了“中非青年攜手,共創美好未來”的祝愿。
在交流互動環節,來自湖北工業大學的3名非洲留學生分別分享了科研創新、跨境電商創新創業、校內創新創業實踐等方面的經驗和感受。
當前,湖北已成為創新創造的高地,也是創業圓夢的熱土。中非創新合作中心落戶湖北,為中非青年創新創業合作搭建平臺。主辦方表示,后期將以中非創新合作中心為依托,定期舉辦中非青年創新創業交流活動,打造中非青年人才交流合作平臺,助力中非經濟發展和人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