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黃磊
宜居競爭力,主要考察的是城市圈的教育、醫療、社會、生態、居住、經濟及基礎設施等環境。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中國都市圈報告》,對國內18個發展較為完善的城市圈進行測評。報告顯示,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在榜單中位列第一梯隊。
成熟型城市圈的一大特點是:區域經濟分工有差異,但居民生活質量、公共服務等方面正在走向均衡。
大城市養老機構住不下、三四線城市養老機構住不滿,長三角城市圈主動破局,推進區域養老服務一體化。2020年,江蘇張家港,浙江嘉興,安徽池州、宣城等20個城市的57家養老機構入選首批長三角異地養老機構名單。今年10月9日,上海市發布15家長三角區域養老機構長護險費用延伸結算試點機構名單,實現上海市老人長護險待遇異地結算。這一新政推動了區域養老服務資源共享。
粵港澳大灣區內,基礎設施通聯,1小時工作圈和生活圈逐步形成。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橫琴口岸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等,串聯起當地民眾的衣、食、住、行,也讓區域內城市更緊密聯系在一起。港澳居民子女在灣區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就讀實行“歡迎就讀,一視同仁,就近入學”政策,覆蓋來粵發展港澳人員的就業政策服務體系正逐漸建立,“大灣區人”在教育、就業等方面的“同等化”進程不斷提速,城市圈的經濟發展規模與宜居指數實現“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