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劉暢、通訊員廖曉玲、陳龍)“錢從哪里來?”“用到哪里去?”“如何精準澆灌?”12月10日,武漢市財政局聯合漢口銀行、武漢農商行、市融擔公司、人保財險等金融機構,開展武漢財政金融助力鄉村振興專項行動,為“三農”送來“及時雨”。
“想規模化養殖對蝦,缺少啟動資金怎么辦?”“明年計劃擴大水稻種植規模,如何貸款化解投入不足?”“信用貸能否用到農民合作社?”……當天下午,位于武漢市江夏區最南端的山坡街高峰村氣氛熱烈。與上門服務的財政、金融部門深入交流后,投身創業的農民們個個摩拳擦掌。
去年,武漢市出臺紓困貸款貼息、融資擔保增信等財政金融政策,助力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復蘇效果明顯。今年,為配合鄉村振興戰略,武漢市財政局牽頭,將這一系列政策延伸至田間地頭。
“推出‘農業銀貸保’‘楚銀貸’等產品,貸款額度10—1000萬元(含),貸款利率優惠,較好解決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和農民合作社流動資金周轉和缺少抵押物的難題。”武漢農商行向農民企業家介紹度身訂制的助農貸款產品。
“重點開發‘惠農貸’,用于涉農基礎設施,生產資料和新技術推廣等,可接受多種擔保方式;還可提供線上信用稅E貸,無需抵押,手續便捷,非常適合初創期的農業市場主體。”漢口銀行現場進行“一對一”服務對接,并為該村一家生態農業企業落實貸款額度2000萬元,計劃明年1月放款1000萬元。
“發揮政策性‘放大器’功能,降低基層風險,強化正向激勵。”市融擔公司負責人說,對于100萬元以下的助農貸款,免收擔保費。
“是職責,更是使命。”武漢財政金融助力鄉村振興聯合黨支部負責人表示,市、區、街三級財政部門和金融機構將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和部門職能作用,通過機關駐村、國企聯村、城村共建,在高峰村開展“招才引智、招財引資”專項行動試點,瞄準痛點難點堵點,打通財政金融政策惠企惠農最后一公里,助力鄉村振興。
“非常接地氣。”正在高峰村開展課題研究的華師大中國農村研究院團隊負責人認為,鄉村振興,啟動資金是關鍵,武漢財政金融下鄉發揮了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的“有形之手”,更加精準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