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披涂鴉作品的江城 5號輪渡
易小陽在西 大街涂鴉
黃睿在紅 鋼城涂鴉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 張聰)在《生門》《舌尖上的中國》《宵夜江湖》之后,上周,武漢又一次闖入了紀錄片的視野,只是這一次,武漢不太一樣了。
細膩寫實的鏡頭,這次沒有聚焦這座城中的多樣美食,也不單純記錄城中人的喜悅哀愁,而選擇從凝聚著故鄉顏色的“涂鴉”切入,帶觀眾去見武漢城中的那些人和情緒,品味武漢對于傳統和新興文化的包容。
“涂鴉”,是正在網絡視頻平臺熱播的生活紀實類真人秀《奇遇·人間角落》鏡頭里的武漢留給觀眾最深刻的畫面。故事探訪人劉敏濤和嘉賓馬伯騫來到武漢與街頭涂鴉藝術家黃睿相見,這一次,曾在紅鋼城、龜北路、江灘甚至上海、巴黎都創作過涂鴉作品的黃睿,要在輪渡“江城5號”上作畫。
黃睿的涂鴉和它承載的藝術氣質,是武漢這座城市擁抱潮流的縮影,而在漢陽西大街快要被拆掉的百米圍墻上作畫的易小陽,卻憑借被稱為“西大街版《清明上河圖》”的畫卷,畫出了流逝的城市時光和他想要抓住的青春記憶。
在《奇遇·人間角落》的鏡頭里,黃睿和易小陽決定一起在“江城5號”上作畫,黃睿和伙伴們用氣霧漆在輪渡墻面噴出黃鶴樓、櫻花、江豚等具有武漢色彩的形象,而易小陽操起畫筆,還原出90年代輪渡上熙熙攘攘的人群。
武漢的“新”與“舊”自此在一艘輪渡上交匯,這一幕讓不少本地網友感嘆:看著兩人作畫的過程,就像在看武漢這座城的流變,“有感嘆,有興奮”。
當然,也不止是作畫。“江城5號”的涂鴉需要歷時幾天才能完成,黃睿和伙伴們只能在輪渡停航的深夜進行創作,因此,白天是他帶著劉敏濤、馬伯騫去尋找武漢“城市記憶”的時光。他們去了黃睿兒時成長的紅鋼城,去了易小陽最愛的西大街,去了可以看到輪渡的中華路碼頭……鏡頭里曾經出現過一間修鞋小攤,修鞋師傅閑暇時竟在屋里彈著電子琴,這一段鮮活的人間煙火畫面,也在網絡刷了屏。
關于“江城5號”上的涂鴉作品,黃睿有很多思考。
接受極目新聞記者采訪時,這位在武漢潮流文化領域有著相當影響力的街頭藝術家提到,自己在武漢很多面墻上都畫過江豚,但把江豚畫上輪渡讓它“能在江上游”還是第一次。
他也提到,自己在輪渡的兩邊各自畫了武昌、漢口不同特色的畫面,“從漢口江灘看這艘輪渡,大家看到的是武昌的標志性畫面;從中華路碼頭再看這艘輪渡,看到的又是漢口風光了。”用自己所熱愛的方式,描繪出武漢烙印在一代代人心中的記憶,黃睿的滿足與暢快在節目中展露無遺。
盡管黃睿和易小陽在“江城5號”上創作的涂鴉作品不知道能保存多久,但接受采訪時黃睿并不覺得遺憾,“涂鴉作品的最大價值是被更多人看到而不是保存,我們之前也有太多作品出現和消失,這很正常,涂鴉本來就是如此。”
這種灑脫和真實,也讓《奇遇·人間角落》里的武漢不同于城市宣傳片里的一味高大上。黃睿說,“角落”是展示一座城最Local的地方,“我們這次去的紅鋼城、西大街,會讓觀眾體會到武漢是真實地在呼吸著的城市,而不是網紅相片里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