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田城 通訊員徐大發、陳文忠)12月10日,《江源村志》評審會在通山縣檔案館進行。原通山縣政協黨組副書記王賢旨、縣檔案館相關負責人和有關史志專家、史志撰稿人、洪港鎮江源村兩委干部、鄉賢王能可等人參會。
《江源村志》評審會現場。通訊員 供圖
《江源村志》編修自2018年初啟動,方志內容重點圍繞江源古民居、紅色文化、地方人文與掌故打造。旨在傳承江源傳統文化、延續文脈、留住鄉愁,助力鄉村振興。
江源村民王定釗表示,江源村是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古民居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江源村是一個有名的古村落。隨著農村人口外流,村莊空心化嚴重,村里有文化并了解地方歷史的老人越來越少。傳承了幾百年的傳統農耕文化、代代相傳的傳說故事等面臨著無法延續的考驗,如果不及時以文字的形式將它記錄下來,從小在外生活的新一代人將無法了解自己的家鄉。為了有利于鄉村振興和旅游發展,編撰《江源村志》十分必要迫在眉睫!
《江源村志》貫古通今,上溯不限,重記明清以來史料,下限訖止2021年,初稿共計30余萬字。本志采用篇、章、節、目結構,橫分門類,縱記史實。以述為主,圖、表、志、傳、錄、記并用,共列17章81節。《概述》《大事記》置志首,并著眼于江源的鄉村振興與旅游開發,著力加強文物與保護之內容。該志資料采自歷史文獻、檔案、報刊、地方志、族譜、碑記和當事者及知情人口述、筆記等,經考證核實后入錄。
專家組評審后認為,該志稿具有編目齊備、資料豐富、敘述基本得體等三大優點,同時也點出了某些不到之處,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改進建議。編撰組表示,將努力編纂出一部通山文化精品,把《江源村志》打造為當代通山村級志書的樣版。
據悉,通山共有187個村,以前有宋家橋、新塘下、黃閣3村修過村志,《江源村志》為該縣第4部村志。《江源村志》編修由江源古民居保護管理理事會發起,江源村村民自發捐資贊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