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中國文聯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十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是一次繼往開來、意義深遠的大會。廣大文藝工作者、文藝志愿者必將繼續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努力創作更多更好文藝作品,奮力書寫新時代優美華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起磅礴精神偉力。
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永遠是文藝工作者的靈魂。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廣大文藝家的心永遠為人民跳動,永遠為時代放歌。從城鎮鄉村到深山密林,從機關學校到邊防哨所,從廣場舞臺到國家劇院,到處都是文藝工作者的身影,到處都有文藝輕騎兵的表演。廣大文藝工作者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反映人民心聲,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通過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抗疫斗爭中,作家、攝影家等文藝工作者深入一線體驗生活,留下寶貴歷史資料;扶貧工作中,文藝工作者來到鄉村實地幫困,深入生活,潛心創作;改革攻堅中,文藝工作者虛心求教,汲取營養。作家進企業,戲曲進校園,馬路當舞臺,露天演節目,他們懂得要想服務人民,服務時代,必須舉精神旗幟、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必須以人民為中心,創作更多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
讓主旋律永遠占領文藝制高點。近年來,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文藝晚會《勝利與和平》、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晚會《我們的四十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文藝晚會《奮斗吧 中華兒女》、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偉大征程》等在全國引起極大反響,一系列重大文藝活動,書寫愛國情懷,謳歌民族氣概,表現英雄氣節,彰顯了文藝工作者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高尚情懷。
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努力唱響時代之聲、愛國之聲、人民之聲。廣大文藝工作者心系人民,深入生活,聚焦現實,在守正創新中展現擔當,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始終堅持為民惠民,始終堅持接地氣、鼓士氣,為時代鑄魂,為人民放歌。電視劇《覺醒年代》《跨過鴨綠江》《十八洞村》《山海情》《在一起》緊扣時代脈搏,反映人民心聲。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長津湖》,長篇小說《人世間》《北上》《主角》,歌曲《我們都是追夢人》《燈火里的中國》,話劇《谷文昌》、歌劇《沂蒙山》等許多優秀作品高屋建瓴,氣勢恢宏,激發了人們的愛國熱情。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在武漢成功舉辦,31臺優秀劇目匯聚江城。第九屆武漢戲碼頭中華戲曲藝術節在武漢圓滿落幕。一批批文藝工作者“到人民中去”“送歡樂下基層”,深入400多個地市、區、縣,累計培訓基層文藝骨干20余萬人。
事實證明,廣袤的土地給予了文藝工作者無窮無盡的生活根基和豐富營養,偉大的人民永遠是我們書不盡寫不完的力量源泉,風華正茂的時代為文藝工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活養分。在奮發有為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更能激發起創造熱情,更能書寫出不負于時代的優美篇章。
“燈火里的中國青春婀娜,燈火里的中國胸懷遼闊,燈火漫卷的萬里山河,初心換回了百年承諾”。國運興,則文藝興。站在新時代前列的文藝工作者,信心滿懷,激情無限,必將以飽滿的熱忱、真摯的情懷,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讓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屹立于世界之林,努力書寫不愧于人民的英雄史詩。
稿源:荊楚網
作者:羅星航(荊州沙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