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陳泉 通訊員張航)選樹楚治典范,助推治理提升。12月17日下午,2021湖北第二屆大數據內容峰會在漢舉辦,“楚治——2021‘荊楚杯’湖北社會治理創新十佳案例”在峰會上揭曉,由武漢市漢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報送的《“半城志愿者”助推治理創新加速度》案例當選。
本次峰會由湖北省委網信辦指導,湖北日報傳媒集團主辦,荊楚網(湖北日報網)和楚天輿情數據研究院承辦。
近年來,武漢市漢陽區錨定“志愿服務之城”建設目標,推行專常兼備、平戰結合的志愿服務理念,重點培養“拉得出來,頂得上去”的綜合志愿服務隊伍,推進漢陽區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宜居宜業新漢陽。
“一城漢陽人 半城志愿者”,走進漢陽,倡導志愿服務的公益廣告隨處可見,志愿服務服務已經成為知音漢陽的一道靚麗風景,從商圈學校,公園廣場,再到街頭巷尾,家喻戶曉。截至目前,漢陽全區注冊志愿者47.2萬人,占全區總人口的56.3%,注冊志愿團體449個,發布志愿服務項目9801個,33.83萬人參與志愿服務,累計志愿服務時長213萬小時,全區志愿服務占比和活躍度均位居全市前列。
今年3月,漢陽區在武漢市率先啟動第58個學雷鋒主題暨學雷鋒志愿服務月系列活動。漢陽區各個部門紛紛響應,結合各自職能和群眾需求精心謀劃,各顯神通,合力吹響了學雷鋒集結號,發出了志愿服務最強音,將志愿服務之城打造貫徹到實實在在的具體行動中。
去年10月,漢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揭牌成立。隨即,漢陽以“區域化、網格化、信息化”黨建為引領,以場景化營造為重點,在區設中心、11個街道設所、116個社區設站,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并建成區級總隊、街道(專項)分隊、社區中隊、網格小隊的四級志愿服務隊伍,成立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接力者、衛生健康、應急救援、互助關愛、青年突擊等十支專項志愿服務隊伍。目前,全區1152支志愿服務隊,正依托全區363個紅色驛站,將志愿服務延伸至小區層面,并通過探索百姓“點單”、站所“送單”、中心“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模式,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百米”,讓文明實踐活動觸手可及,讓“志愿紅”助推全區社會治理“加速度”。
漢陽區搶答“時代考題”,對標省委、市委要求,謀劃實施“三化”黨建工程,縱深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構筑起四級黨建網絡架構,形成了“1+N”區域化黨建格局,“三支隊伍”和5000余名下沉黨員下沉社區,志愿服務力量不斷壯大,更充實了社區治理力量。
“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琴斷口街道紫荊花社區支部書記程紅軍告訴記者,該社區是一個典型的老舊社區,2020年4月,漢陽區三支隊伍下沉社區后,于2020年8月底啟動“紅印章”志愿服務共同體項目,鄰里互助,五社聯動,開展多樣化志愿服務活動,加強基層社會治理。
“黨員先行志愿服務隊創立以來,已組織400余人次參與志愿活動,有效解決了小區道路擁堵、環境臟亂、車輛亂停、市場秩序差等問題。”漢陽鸚鵡街道橋機社區負責人介紹,該社區通過“黨旗增輝”項目,孵化了一支年輕化、高素質、專業化的黨員先行志愿服務隊,隊伍包含下沉黨員218名,核心成員10人,衛健系統、教育系統中的青年黨員占比達65%。
面對突發重大事件,志愿服務成為重要的輔助力量,在全社會激發正能量、弘揚真善美,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提升社會治理水平中發揮重要積極作用。在后疫情時代,緊盯社區這個社會治理的基礎單元,夯實疫情防控、矛盾糾紛化解、民生服務中“引導到位、動員到位、排查到位、監測到位、封控到位、服務到位”的基本陣地,“一城漢陽人,半城志愿者”已然成為社會治理戰場上的一支重要輔助力量,為建設宜居宜業新漢陽做出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