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市江夏區委書記張斐做客湖北日報5G演播室,講述“三山三水三分田,大城大鄉大江夏”的新時代故事。江夏曾經連續11年榮登全省縣域經濟榜首,連續4年榮膺“中國工業百強區”。綜觀江夏地圖,就像一只昂揚向上、浴火重生的鳳凰。未來江夏將通過“五谷共建”(康谷、南光谷、東車谷、智谷、農谷),讓江夏這只金鳳凰“鳳首昂揚挺進、鳳身堅勁挺拔、雙翅比翼齊飛、尾翼舒展有力”,勇于代表湖北主動參與全國縣域經濟競爭,破冰突圍大展宏圖。
宏圖起于今朝,使命引領未來。近年來,江夏面對時代大變局、脫貧大考題、新冠大考驗、生態大整治、軍運大會戰、經濟大轉型,知重奮進、攻堅克難,交出了“一路風雨一路歌”的優秀成績單。涌現出“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黃旭華、全國道德模范黃群等先進典型;世界首個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產自江夏、走向全球;鄉村振興亮點突出,獲“國家產業化示范區”““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多項榮譽。未來江夏將充分發揮武漢南部產業大走廊核心承載區的優勢,深入實施“生態立區、產業興區、創新活區、文化名區、共富強區”戰略,打造“富強江夏、和諧江夏、美麗江夏、活力江夏、幸福江夏”。
創新驅動產業,提高產業“含新量、含綠量、含金量”,譜寫富強篇章。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江夏坐擁22所高校、26萬名大學生,先后引進諾貝爾獎得主1人、中外院士19人以及各類高端人才1356名。未來將持續打通“政產學研金服用”一體化通道,推動“從0到1”的研發突破、“從1到100”的成果轉化、“從100到100萬”的規模量產,讓更多創新成果研于江夏、產于江夏、惠于江夏,構筑中部地區創新成果轉化新高地。同時,深度融入光谷科創大走廊建設,瞄準大健康、大汽車、大光谷等產業方向,以科技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為手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高標準打造“人才驛站”,提供一站式人才服務,用好人才專項資金,吸引一批高、精、尖、專人才來江夏創新創業。以高質量發展推進現代化強區建設。
文化彰顯生態,打造鄉村特色“鄉景、鄉韻、鄉愁”,擘畫美好圖景。江夏歷史底蘊深厚,文化傳承從未中斷。紀念大禹登高察看水勢的“禹觀山”,仍在金水閘附近高高聳立;金口古鎮、槐山古樹、山坡古橋、湖泗古窯、龍泉古墓等文化印記見證著歷史的滄海桑田。未來5年,江夏將投入100億元用于南部鄉村建設,建設五里界旅游集散地、安山康旅小鎮、法泗荷韻水鄉等特色街鎮,建設“最美江南水鄉”,讓鄉景、鄉業、鄉韻、鄉愁成為南部鄉村鮮明特色。同時,挖掘君子文化、黃姓文化、古郡文化、山水文化等資源,打造開放包容的江夏文化品牌。做實做優南部中心城鎮、魯湖都市田園綜合體為代表的鄉村振興區域,描繪最美江夏“鳳凰涅槃圖”。
今日長纓在手,再繪山河錦繡。藍圖已經繪就,奮斗正當其時。未來五年是江夏開啟現代化強區建設的起跑之年、關鍵之棒,任重如山,使命光榮。全區黨員干部當以“拼搶實”的作風和一往無前的狀態不懈奮斗,匯聚實現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強大合力。
稿源:荊楚網
作者:熊蘋(武漢江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