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李碗容
通訊員 丘劍山
12月18日,“2021東湖國際人工智能高峰論壇”在武漢舉行。國內人工智能知名院士、專家、企業家代表壇,齊聚江城共話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會上,湖北省科技廳發布了“2021湖北人工智能重大創新成果(場景)”,20個項目涵蓋交通、醫療、建筑、能源等多領域,一批科技成果和市民生活息息相關。
活動現場
“很多老電影很精彩,但畫質不好。我們這個項目就是讓經典老片變得清晰,帶大家重溫經典。”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運營經理陳夢月介紹,當天《端到端的視頻AI修復和增強解決方案》入選2021湖北人工智能重大創新成果(場景)。活動現場他們展示著上海交通大學的測試樣片,極目新聞記者看到修復前后的差距較大,修復后的畫面清晰度更高,畫面色彩也更加飽滿。
據介紹,這項成果是華為在自研昇騰軟硬件平臺搭建全套端到端的視頻修復和增強流程,包含了視頻去噪、視頻插幀、視頻超分辨率等各種AI算法。“這個技術對影視資料具有普適性,可以拓展到所有片源,目前正在向市場推廣。”陳夢月介紹。
工作人員介紹項目
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的展臺前擠滿了人,大家正在嘗鮮體驗他們的上榜項目《多模態大模型紫東.太初》。展臺大屏幕上是一個古風虛擬女孩,一旁是對話框。通過手機小程序,使用者進入對話框,在對話框內發出文字、圖片和視頻等內容,紫東.太初都進行一一回應。
“請發送一組貓咪的照片給我。”指令發出后,只見對話框內紫東.太初發回一組貓咪圖片。隨后,工作人員給她發送另一條消息,“以武漢為主題作首詩。”不過幾秒鐘,紫東.太初發回一首詩詞并大聲朗讀。除了文字、圖片,工作人員發送給她一段視頻并讓她描述下這段視頻,“一個穿藍色衣服的人拿著弓箭在射箭。”紫東.太初馬上說。
“不同于常見的AI助手,我們是全球首個圖、文、音三模態大模型。就像你們剛剛看到的,我們的模型可以實現視覺、文本、語音三個模態間的高效協同。”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智威介紹,該模型目前已經開發出了小程序、PC端和網頁端,以后可以適用于多樣化行業場景,如智能駕駛、影視創作、智慧醫療、工業質檢等。
項目展示
在活動現場,多個醫療領域重大創新成果上榜。《健康武漢新型醫療健康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平臺》、《人工智能消化內鏡中心構建及應用》、《人工智能賦能互聯網醫院的慢性病管理場景應用》等醫療項目紛紛上榜。在民生領域,《大型交通樞紐高精度室內定位及智慧物流》也上榜。該項目基于自主開發的高精度音頻+5G定位芯片,形成自主可控的高度方案,實現室內定位精度的國產化替代,解決了室內空間、室內定位精準度低的技術難題。
在科技前沿領域,武漢大學《遙感影像專用框架.LuojiaNet武漢》項目上榜,這是全國首個遙感影像智能深度學習專用框架,構建業界最大的遙感影像樣本數據集。華中科技大學《基于無人船-車-機跨域集群協同的水陸聯運智慧無人港區》項目上榜,該項目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實現了典型水運-港區-公路集群聯運任務流程設計與演示示范,打造水陸聯運智慧無人港區,賦能智能城市建設。
參觀者體驗項目
極目新聞記者從湖北省科技廳獲悉,為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在湖北省的推廣應用。今年,湖北省科技廳組織征集了168個人工智能應用案例。經專家評審推薦,按照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創新應用落地為首要標準,遴選了此次發布的20個典型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