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徐蕾 通訊員 李春豐)第四屆楚菜美食博覽會在如火如茶的進行,湖北17個市州的美食將各顯神通,上演一場饕餮盛宴。楚菜美食博覽會是“楚菜全產業鏈”一站式服務貿易、合作交流與企業形象對接展示的平臺,全面展現楚菜產業的成果。
走進市州綜合展區,來自湖北省的市州紛紛亮出絕活,一桌桌豐盛的菜肴各具地方特色,一道道巧奪天工的佳肴珍饌,宛如精美的藝術品,充分展示了“魚米之鄉,蒸煨擅長,鮮香為本,融合四方”的楚菜特點。蔥燒武昌魚、蓮藕排骨湯、沔陽三蒸、荊沙甲魚等,找回你記憶里的楚菜味道。
咸寧是湖北的“南大門”。境內山青、水秀、桂香、竹翠、泉溫、洞奇,是中國桂花之鄉、溫泉之鄉、茶葉之鄉、楠竹之鄉。堪稱華中康養地,中國桂花城。
悠久的文化、優良的生態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孕育了咸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飲食文化特色。通城兩頭烏豬肉、火腿、香腸、紫蘇醬;崇陽雷竹筍、松茸菇、豆制品、小麻花;通山包坨、薯粉肉、麻餅等都是本地特色食材。
宜昌地處中國華中地區、湖北省西南部、長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處,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到了宜昌要去感受一下宜昌蜜桔的清甜、品一品宜昌茗茶的清香。
仙桃城鄉的酒席宴上,傳統的蒸菜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素有“三蒸九扣十大碗,不上格子(蒸籠)不成席”的說法。
沔陽三蒸,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沔陽三蒸是無所不蒸。美食,承載著一段歷史,更承載了一個城市的味道。
隨州是中華廚祖之城,“食遍神州珍饈味,不及詹王家常菜”,南北朝時期的詹王是中華五大廚祖之一,他廚藝高超,是雞粉調味料的先驅。厚重的歷史傳承和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下滋養出獨特的農副產品,匯聚成厚重的飲食文化,形成令人念念不忘的“隨州味道”和“隨州記憶”。
黃岡地理位置獨特,北倚大別山,南臨長江水。山清水秀,物產豐富,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兩湖”糧倉,有著“華中天然基因庫”的盛世美譽。黃岡糧食、油料、棉花、茶葉、蠶桑、中藥材、畜禽等大宗農產品產量穩居湖北省前列,是湖北省三大糧棉油、畜禽產品和水產品生產基地之一。本次活動黃岡市共組織了羅田名羊、黃州張大廚等一批優秀企業參加活動,展示黃岡的特色食材。
近年來,黃石市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楚菜品牌建設與推廣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鄂東區域性消費中心建設,一方面以黃石市烹飪酒店協會及重點龍頭餐飲企業為依托,充分挖掘利用本地食材研發陽新土滕湯、大冶苕粉燒肉、跳水西塞鱖魚、釀太子豆腐、折子粉等特色楚菜產品,開展楚菜烹飪技法培訓,成立楚菜烹飪技能工作室,夯實楚菜產業基礎。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潛江形成了集小龍蝦苗種繁育、生態養殖、加工出口、餐飲服務、文化旅游等于一體的產業化新格局。先后榮獲“中國小龍蝦之鄉、中國蝦稻之鄉、中國小龍蝦加工出口第一市、中國小龍蝦美食之鄉、小龍蝦美食地標城市以及小龍蝦美食研發中心”等榮譽稱號。
好山好水必出好食材。神農架因其良好的自然環境、獨特的生態資源、造就了這片原始洪荒的神奇土地遠離污染。因此,純天然、無公害的本土食材也就成為了楚菜食材的新寵。再加上神農架有800余種藥食同源的養生食材,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林下野生純天然。
天門是 “中國蒸菜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曲藝之鄉”“中國茶文化之鄉”“全國圍棋之鄉”。
天門蒸菜技法幾千年來輾轉相傳,代有增益,如今被歸納為“天門九蒸”。天門蒸菜憑借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獨特的風味和精湛的技藝,一直躋身楚菜代表品種之列,其菜品之豐,技法之多,味型之廣,在全國獨樹一幟。
作為全國二十大商品糧生產基地,襄陽物產資源豐富,為楚菜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送展商品包括2021年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產品、中國第一高度--霸王醉;還有湖北老字號和非遺產品,古襄陽醬香白酒、靈鹿黃酒等; 還有很多荊楚優品和襄陽特色農副產品,如楚大鴨業的松花皮蛋、咸鴨蛋,陶記金剛酥、南漳香菇木耳和熏制臘肉等; 當然,也少不了聶海勝將軍在太空也心心念念的襄陽牛雜面、牛肉面。
恩施享有世界硒都、鄂西林海、華中藥庫、煙草王國、天然氧吧等美譽。目前已建成了湖北省最大的富硒茶葉、煙葉、高山蔬菜、中藥材、草食畜牧業、馬鈴薯、特色小水果生產基地,全州特色產業基地面積突破700萬畝。恩施州有優質茶園面積約180萬畝,基地規模居全國地市州級產茶區第四位、湖北首位,可謂是名副其實的湖北第一“茶鄉”。
本屆楚菜美食博覽會將持續至12月19日,展覽期間,滿足相關防疫要求的市民可免費前往觀展,一站式體驗楚菜魅力,見證楚菜發展。下一步,湖北省商務廳將進一步帶動楚菜走出去,2022年將開展一系列楚菜品牌重塑活動,把楚菜推出湖北、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