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街道縱貫鄂州城區中部,北有三國名勝西山,南有道教福地葛山。
西山臨江聳峙,飛流疊翠,萬木蔥蘢,歷代皆為游覽避暑勝地,屈原在望楚廳懷鄉吟賦,孫權在廣宴樓大宴群臣,蘇軾在菩薩泉調面炸餅,黃庭堅在洗墨池揮毫作書……
葛山崗巒起伏,山勢陂陀,黃墻碧瓦,因東晉醫學家、道教理論家葛洪而名傳千載。相傳申包胥、岳飛等名人也在這一帶活動,留下勝跡和逸聞,豐富了葛山的人文底蘊。
西山、葛山兩座主峰,裝扮著、守護著千年古城鄂城。山高人為峰,步入新時代的西山街道干部,也邁出了鏗鏘的步伐。
12月19日,鄂州市鄂城區副區長、西山街道黨工委書記王端杰接受記者專訪,暢談推進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全力推進生態西山建設。
葛山。西山街辦 供圖
榮光:強強聯合,豪華街道“閃亮”登場
時間鏡頭拉升到1983年,剛剛成立不久的鄂州市進行區劃調整,分設石山鄉、西山街道,歸鄂城區管轄。
1997年,鄂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將西山街道、古樓街道等劃歸市直接管理的重大決定。西山街道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空前提高,“政治上從歸鄂城區管轄到與鄂城區平起平坐”。
2001年3月,鄂州市作出重大決策,將建材強鎮石山鎮整體并入西山街道。重組前的西山街道無論是財稅收入,還是產業實力,均較為雄厚,而隨著石山鎮的并入,更是讓西山街道的發展如虎添翼、如魚得水。
重組后的西山街道圍繞工業立街、項目強街發展戰略,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大小工地遍地開花。21世紀初,西山街道形成了小橋(村)現代制造加工園、梁新屋礦業冶金綜合園、316國道新型建材長廊、朱家垴鋼鐵鑄業中心四大產業基地。
21世紀初的前十年,是西山街道的“高光時刻”。這十年時間,無論是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還是財政收入,西山街道均穩居全市四個街道前列。
王端杰說,當時的七里界村、小橋村分別有30多家企業,梁新屋村、朱家垴村也都有10多家企業,各類小水泥廠、小冶煉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發展、壯大。據不完全統計,當時的西山街道有小水泥廠20多家,鋼鐵冶煉廠20多家。
“當時的統計數據顯示,西山街道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和財政收入,均超過梁子湖區”,王端杰說,對于街辦的干部來說,街辦發展的“牛氣沖天”,這令他們無比自豪,也無限榮光。
蒙塵:退二進三,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2008年前后,鄂州市委提出,要強化主城區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商貿中心地位,加快“退二進三”步伐,不斷提升主城區功能品質。
在這種大的政策背景下,自2009年以來,“退二進三”的陣痛開始在西山街道凸顯。
西山街道便民服務中心。阮瓊 攝
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到2014年,西山街道財政總收入分別為1.01億、1.11億、1.24億、1.38億、1.26億。
相較于2013年,2014年西山街道財政總收入銳減1200萬元,增幅為-8.70%,排名全市倒數第二,略高于古樓街道;2010—2014年西山街道財政總收入年均增幅5.68%,在全市8個統計單元中,排名倒數第一。
“2010年前后,是我國經濟高速增長期,西山街道的發展雖有所增長,但增速緩慢。更為甚者,一些經濟指標還出現了倒退。在‘退二進三’考核的指揮棒下,轄區內的各類小水泥廠、小冶煉廠、小五金建材廠紛紛關門。2008年后,西山街道的各類經濟指標開始在四個街辦擺尾,部分經濟指標甚至在全市墊底。”王端杰說。
王端杰說,“退二進三”一直以來是西山街道干部心中的噩夢,它讓一個“先進生”成為“落后生”,讓一個“明星”街道淪落為一個“冬眠”街道。2010—2020年,在長達10年的時間里,西山街道的財政總收入長期徘徊在1.4億元—1.5億元。
2019年初,鄂州市委、市政府決定,西山街道、鳳凰街道、古樓街道由鄂城區管理,不再由市級直接管理。2019年5月13日,西山街道完成市管歷史使命,正式回歸鄂城區管理。
王端杰說,西山街道由市管到由區管,突如其來的管理體制和管理層級的變化,讓少數街辦干部很不適應。
藩籬:街道“冬眠” ,干部干事“五氣”不足
管理體制調整、產業升級緩慢、經濟增長低迷,時代浪潮下,一系列的變革和變化,讓西山街道成為一個風燭殘年的垂垂老人,風來不驚、雨過不喜、雷打不動。
對沿街商鋪進行門前“四包”督促整改工作。西山街辦 供圖
王端杰分析,西山街道和石山鎮強強聯合后,干部隊伍存量化解難、人員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懸而未決,導致干部成長受挫、干事創業積極性不高、新鮮血液補充不及時等現象時有發生。
此外,西山街道干部的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也需改善。據統計,目前,西山街道現有行政編制人員31人,其中“80后”僅有6人,占比為19%;“60后”占比達81%。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人員共73人,“80后”僅有10人,占比為13.7%;“60后”、“70后”占比達86.3%。
11月27日下午,鄂州市鄂城區啟動“以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大討論活動,旨在通過廣泛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討論活動,為鄂城區經濟社會發展凝聚廣泛思想共識,提供強大動力支撐。
“干部是決定當地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年齡結構決定干部的氣場,知識結構決定干部的視野”,王端杰說,當下,西山街道干部年齡結構老化,求變動力不足;干部知識結構老化,求新能力不高;干部視野不夠開闊,求知意識不強;干部長期待在一個崗位,求實作風不嚴。
12月6日上午,西山街道召開學習傳達鄂州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暨“以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大討論活動動員部署會,針對廣大干部缺乏求變動力、求知意識、求實作風等突出問題,要求廣大干部勇于正視問題,積極整改提升。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
王端杰“喊話”西山街道廣大干部,要“不爭饅頭爭口氣”,要有士氣、要有志氣、要有底氣、要有骨氣、要有朝氣,不能習慣性隨波逐流、擺尾墊底,要重振西山街道昔日“榮光”。
愿景:思想破冰,推進生態西山建設
10月26日,在鄂城區第十次黨代會上,區委書記董國平提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悅科(湖北)數據中心建設,加強與百旺云等企業在“云計算”領域合作,鼓勵建立數字產業科創園,著力打造中部地區數據中心。
悅科(湖北)數據中心項目建設現場。西山街辦 供圖
11月12日,在鄂城區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原代理區長夏鑫提出,發揮高鐵商圈優勢,協同建設濱江科技城,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和工業、生態旅游,打造“生態西山”。
王端杰說,西山街道將圍繞“一核兩極多點支撐”的發展格局,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區位條件,與樊口街道共同推進濱江科技新區建設;盤活存量項目,破解發展難題,帶動火車站商圈連片發展;打造特色街區,建設三國吳都風光帶,不斷豐富轄區旅游休閑、文化產業、商貿服務等業態。
此外,西山街道要在全市轉型發展大潮中爭搶先機,積極走出西山“退二進三”陣痛期,發揮區位優勢,積極試水數字經濟、環保科技、電商直播等新業態,著力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王端杰認為,西山街道還要立足生態西山的發展定位,充分發揮依山襟江濱港抱湖的資源稟賦,把環西山一帶打造成集生態旅游、人文旅游、工業旅游于一體的文旅融合發展圈,努力在全市綠色發展實踐中當標桿、作示范。
“打造生態西山,事業成敗,關鍵在人,預計2021年,西山街道的財政收入將沖破10年1.5億元的‘橫盤期’,達到1.8億元”,王端杰勉勵道,西山街道的干部要勇啃“硬骨頭”、敢蹚“深水區”、善打“攻堅戰”,實現思想上的“大解放”,作風上的“大轉變”,能力上的“大提升”,行動上的“大擔當”,為西山高質量發展凝聚澎湃不竭的“心動力”。
策劃:夏雙文
執行:丁元中、萬浩、張春曼
記者:王焱堯、阮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