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是蔡甸最鮮明的特色。
把新發展理念作為干事創業的邏輯起點,擺脫“慣性思維”、克服“路徑依賴”,帶動全區上下形成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發展方式。
錨定縣域經濟爭先進位目標,既立足蔡甸看蔡甸、又跳出蔡甸看蔡甸,破除階段決定論、區位框定論、資源限定論,加速將蔡甸比較優勢、開放優勢、后發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2014年,中法兩國元首共同見證,在巴黎簽署《關于在武漢市建設中法生態城的合作意向書》。隨后,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落戶蔡甸。
2019年,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到訪武漢,商議建設武漢中德國際產業園。當年11月,蔡甸迎來武漢中德國際產業園。
從法國到德國,國際目光屢次聚焦的蔡甸,究竟有著怎樣的“硬核”吸引力?
12月13日,武漢市蔡甸區委書記陳新垓走進湖北日報5G演播室,講述蔡甸區打造“四區一窗口”(國際合作創新區、先進制造業集聚區、綠色發展先行區、幸福宜居生態區和現代化武漢靚麗窗口)的奮進之路。
01
開放是蔡甸最鮮明的特色
“開放是蔡甸最鮮明的特色。”陳新垓說,蔡甸區位于武漢西南部,有著1700多年的建城史,春秋時期俞伯牙與鐘子期曾在此相會。多年來,蔡甸一直傳承知音文化,并以此為紐帶,打造具有蔡甸特色的國際合作、國際交往格局。
如今,蔡甸已集聚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武漢中德國際產業園、日資先進制造業集聚區等一批高層次國際合作平臺和項目,正逐步邁向國際合作創新區和現代化武漢靚麗窗口。
以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武漢中德國際產業園兩大國際合作平臺為依托,近年來,蔡甸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高水平舉辦中法城市可持續論壇、中德經貿合作交流會等系列國際交往活動,推動“雙招雙引”持續向海外延伸,吸引德國汽車天窗制造龍頭企業偉巴斯特全球最大工廠、西門子工業互聯網賦能中心、法式生態度假綜合體、法式動漫主題樂園等一批法資、德資項目前來落戶,牧野機床、優尼沖壓、日本電裝等日資項目紛至沓來。
近5年來,蔡甸區共引進億元以上外資項目42個,實際到位資金年均超5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年復合增長15.8%,對外出口額年均增長12.8%。
陳新垓表示,蔡甸將繼續全力打造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聚焦數字經濟、高端服務、生命健康等三大產業,著力在生態環境、綠色交通、低碳市政3個方面形成示范,并加強與法方在綠色智慧水務、電力、能源等領域合作,高標準建設中法半島小鎮、中法生態科技谷。同時,高標準建設武漢中德國際產業園,積極引進制造業頭部企業,打造德資企業集聚區。
12月13日,武漢市蔡甸區委書記陳新垓(右)做客湖北日報5G演播室。(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倪娜 攝)
02
錨定千億規模擦亮“蔡甸造”
先進制造業,是蔡甸區高質量發展“壓艙石”。
近年來,蔡甸聚焦實體經濟,集聚工業企業1700多家,形成四大產業集群:以冠捷顯示科技為龍頭的電子信息產業,以偉巴斯特、博格華納為代表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以格力智能裝備為龍頭的裝備制造產業,以歐派智能家居為龍頭的智能家居產業。
目前,蔡甸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27.8%,萬元GDP能耗比2016年下降14.6%。
“未來5年,我們將實施‘四大計劃’,推動制造業突破千億規模。”陳新垓介紹——
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計劃,圍繞四大主導產業精準引進頭部企業,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5%以上,加快數字化提能,以智能化、自動化為方向的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的比重提高到40%。
高新技術企業“雙向培育”計劃,將中小微企業培育成高新技術企業,將規下高新企業培育成規上企業,“專精特新”創新型企業市場主體數量翻番,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6%以上。
產城“雙向融合”計劃,以產興城、以城促產,實現產業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約。
發展環境“雙優提升”計劃,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當好金牌“店小二”,全面優化營商環境。
03
“三帶聯動”助推農業串點成鏈
“十里盡薄荷,迷漫失南湖;人家何處邊,停橈問漁叟。”清代詩人喬大鴻曾以一首《晚渡南湖》,描述蔡甸大集南湖荷塘仙境。
訪談現場,陳新垓吟誦此詩,并講述了蔡甸貢藕的故事。隋唐時期,蓮藕在蔡甸傳播引種。宋代聞名京都,蔡甸蓮花湖蓮藕年年進京朝貢。明清時大面積植藕。
如今,蔡甸成為武漢“菜籃子”,擁有蔡甸蓮藕、蔡甸藜蒿、蔡甸西甜瓜、沉湖鳙魚、索子長河草魚、蔡甸豆絲等六大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近年,蔡甸重點打造嵩陽大道鄉村振興、318國道三產融合和漢江沿線精致農業等3條示范帶。”陳新垓說,嵩陽大道鄉村振興示范帶,以嵩陽大道為主軸,著眼全域旅游;318國道三產融合示范帶,圍繞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服務,著力實現產業融合發展;漢江沿線精致農業示范帶,聚焦推動農業轉型升級。
同時,蔡甸突破性發展蓮藕、蔬菜瓜果、糧油、水產品、生豬等五大產業鏈,創建中國特色農產品(蔡甸蓮藕)優勢區,農產品加工企業達115家。
“知音故里·中法新城——大美蔡甸歡迎您!”訪談結束時,陳新垓熱情邀約。
個性問答
破“三冰”,跳出蔡甸看蔡甸
主持人: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蔡甸區有何舉措?
陳新垓:蔡甸重點破“三冰”。
破理念之冰。把新發展理念作為干事創業的邏輯起點,擺脫“慣性思維”、克服“路徑依賴”,帶動全區上下形成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發展方式。
破思路之冰。錨定縣域經濟爭先進位目標,既立足蔡甸看蔡甸、又跳出蔡甸看蔡甸,破除階段決定論、區位框定論、資源限定論,加速將蔡甸比較優勢、開放優勢、后發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破作風之冰。以清廉蔡甸建設為抓手,大力整治作風頑疾,讓調查研究、政策學習、系統謀劃、一線辦公、狠抓落實成為全區黨員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的顯性常態。
民生福利
“12分鐘醫療急救圈”逐步形成
主持人:蔡甸提出打造“12分鐘醫療急救圈”,這項工作進展如何?
陳新垓:去年來,蔡甸投資近30億元,實施8個公共衛生補短板項目,全面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已完成協和江北醫院改擴建、區中醫院改造以及12個街道(鄉)衛生院發熱診室改造,建成區級院前急救中心和3個急救分站。投資25億元、按照三甲醫院標準建設的武漢常福平戰結合醫院,即將投入運營。
目前,蔡甸已形成由兩家三甲醫院、一家三級醫院、一家區級特色醫院和12家街道(鄉)衛生院構成的醫療服務網絡格局,“12分鐘醫療急救圈”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