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湖北三峽實驗室正式揭牌。在揭牌儀式暨理事會第一次會議上,武漢工程大學教授、湖北三峽實驗室首任主任池汝安教授介紹了實驗室建設運行情況。
8位院士任學術委員
12月3日,省政府正式發文批復組建湖北三峽實驗室。
池汝安介紹,湖北三峽實驗室定位于綠色化工領域,依托興發集團研發中心建設,建筑投資5.2億元,總建筑面積5.16萬平方米,可容納500名科研人員。目前,三峽實驗室新投資6500萬元購置257臺(套)先進科研儀器設備,累計設備原值達1.2億元;配備專職人員118名,其中博士6名、碩士69名。
據介紹,該實驗室為獨立事業法人,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實驗室依托興發集團,聯合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武漢工程大學、三峽大學、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和宜化集團等單位共同組建。實驗室主任實行任期聘任制。
池汝安提供的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成員名單顯示,19名委員中,“兩院”院士有8人,包括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科學家張鎖江、北京化工大學教授段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復旦大學教授陳芬兒等。
池汝安介紹,三峽實驗室采用“揭榜掛帥”方式,啟動開放基金和創新基金項目工作。目前,已收到包括清華大學、中南大學、西北大學、中國科學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內的115份申請材料。
瞄準五大前沿方向
池汝安介紹,三峽實驗室瞄準行業五大研究方向,分別為:磷石膏利用、微電子化學品、磷基化學品、硅系化學品、化工裝備,每個領域由2至3名院士、專家擔任首席科學家。
磷石膏綜合利用是世界性難題。池汝安表示,三峽實驗室將開展磷化工全產業鏈的磷石膏減排、過程凈化、綜合利用、硫循環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等研究,力爭2024年新增磷石膏達到“產-消-用”動態平衡。其中,開發新型選礦藥劑及工藝,提高磷精礦品位,實現磷石膏源頭減量;加快磷石膏產品研發,讓磷石膏變廢為寶,在建筑材料、道路基層材料、輕質骨料、礦井充填材料等大規模應用。
在電子級蝕刻液方面,三峽實驗室將探明電子級配方產品性能調控機制,篩選高效添加劑,開發添加劑精準調控與協同作用新技術,研制3D存儲芯片專用高選擇性蝕刻液、高性能硅、金屬蝕刻液、清洗液等。
在黑磷及磷系阻燃劑等高端磷化學品方面,三峽實驗室將研發黑磷規模化制備、高效儲鋰黑磷負極材料和黑磷復合催化劑,實現黑磷新材料規模化制備和廣泛應用;開發有機磷阻燃劑的清潔生產技術,實現生物可降解阻燃劑和高性能阻燃材料的綠色合成。
在硅石直接氯化和烷基化制備單體硅烷方面,三峽實驗室將以硅石為原料制備甲基氯硅烷、烷氧基硅烷等有機硅單體,構筑有機硅短流程合成工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雷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