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與基層老黨員聊天中偶聽感嘆,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人與人見面打招呼,不是叫“老師”,不是叫“老板”,不是叫“師傅”,而是彼此以同志相稱。那一聲同志,直叫得人心里暖烘烘、熱乎乎,竟比任何其他的稱呼更能喚醒心中的理想和志氣。
古人云: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同志”一詞,最早見于春秋時期左丘明的《國語?晉語四》中。在被用于指稱政黨內部成員之間的關系時,一聲“同志”,不僅是一種純潔的關系,也包含著鮮明的具有共同政治理想和為共同事業而奮斗之意。曾幾何時,社會上興起“同志熱”,在群眾之中沒有什么稱呼比同志更親近、更縮短了距離。
不可否認,黨內稱呼也確有過“官職化”“市場化”“江湖化”“親戚化”等傾向,導致一些黨內關系庸俗化的聲音爭論不下,不利于黨內政治生態的凈化和黨的作風轉變。《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再次明確提出:“黨內一律稱同志”。一時間,“老板”隱匿、“總管”消失。但在一些地方,也依然存在著“美女”“帥哥”等庸俗化的稱謂沒有扭轉過來,這種情況在基層更加突出。
同志,因志而道合,可能在黨內所在的崗位不同,承擔的責任不同,但它提醒每個黨員:你若是干部,必須平等待人;你若是普通黨員,應消除卑怯心理,增強擔當意識和主體意識。相比之下,黨內稱呼雖只是嘴巴上輕飄的幾個字,卻反映著說話人的心態,和被叫者的處事態度。當黨內生活真正民主起來,黨內風氣真正嚴肅起來,“同志”就會變成一種精神紐帶和志向凝聚點,激勵彼此奮發而行向著心中的崇高理想努力追求。
在黨內,“同志”這一稱謂是神圣的,它樹立起了一面立黨為公的旗幟。凈化黨內政治生態,轉變黨的作風,就從倡導清清爽爽同志關系做起,才能讓黨內關系更簡單、更純潔、更堅強,我們的奮斗之路才能更純粹、更規矩、更坦然。
稿源:荊楚網
作者:肖璐(武漢江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