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潘錫珩
通訊員 黃叢怡
24日,極目新聞記者從武漢城市鐵路建設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獲悉,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工作已于11月底全部完成,原址上建設的地下綜合管廊已基本完工,武昌生態文化長廊正在加速推進,計劃于明年建成。
武九鐵路北環線的前身是1918年通車的粵漢鐵路,后修建于上世紀50年代,一直承擔著客運功能。隨著城市的發展,這條“退休”卻沒“退位”的鐵路,截斷了武昌、青山兩個城區近40條與長江垂直的道路,鐵路兩側多為零星棚戶區或已建成小區,嚴重阻礙了城市發展,市容市貌也受到影響。
武漢市自2009年開始策劃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補償工作,2018年,在武漢市委、市政府統籌部署下,由武漢城投集團所屬的武漢城市鐵路建設投資開發公司具體實施的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工作實質動工。
由于種種原因,搬遷項目啟動之后并不順利,武漢鐵投公司在市政府重點辦的直接領導下,積極協商武漢鐵路局開展鐵路資產搬遷補償、鐵路運輸生產單位搬遷安置選址、長江火車輪渡碼頭還建、鐵路搬遷補償稅費減免、支持鐵路存量土地開發等工作。
在對武九鐵路沿線土地、房屋和線路資產進行權屬摸底調查和資產評估中,由于歷史年代久遠,沿線涉及的站段較多,歷史資料缺失,權屬狀況十分復雜,存在周邊居民企業大量侵占的土地、鐵路職工及其家屬占用的土地及房屋以及權屬爭議地塊情況無法核實等情況。
經過反復溝通和協商,武漢鐵投公司最終就搬遷補償方案同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達成一致,協議簽訂后,搬遷工作進一步加快。今年11月29日,隨著最后一宗土地移交,武九鐵路北環線完成了全部搬遷工作。
根據規劃,武九鐵路北環線搬遷后,地上部分將建全長約17.1公里的世界級城市公共空間——武昌生態文化長廊;地下部分建設綜合管廊,將電力、熱力、給水、通信、中水等管線集約其中。
目前,地下綜合管廊已經基本竣工。南起武昌區大東門社區、北至青山區建設十路三環線戴家湖公園的武昌生態文化長廊,項目建設正在加速推進,預計將在明年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