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林永俊 呂銳
2021年12月26日上午9時56分,一輛全自動無人駕駛的地鐵5號線“首義紅”地鐵列車,從5號線徐家棚站出發,沿長江右岸逆江而上,穿越武漢市地標黃鶴樓下的蛇山,駛向終點中醫藥大學站。
時光回溯到公元730年,青年李白登上黃鶴樓,遙望孤帆遠影,吟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的千古名句。這位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雖想象力無比豐富,但也未必能憧憬:1200多年后,在他腳下的位置,武漢首條全自動無人駕駛地鐵線路開通,列車如同一條御風而行的鋼鐵巨龍,將這座城市帶進了世界級地鐵城市。
當天,與5號線一起開通的,還有地鐵16號線、地鐵6號線二期。這三條線路通車總里程達75公里,創下武漢年度通車最長里程紀錄。
在5號線地鐵車廂內,不少乘客是專門前來“打卡”的。家住武昌區黃鸝路的市民李明香女士驚奇地發現,5號線列車沒有常規的駕駛室和駕駛操作臺,車頭部位變成了一個寬敞干凈整潔的“觀景平臺”,乘客可以站在這里見證列車在隧道內全速前進的情形——當列車從地下隧道行駛至白沙洲片區高架段,眼前豁然開朗,沿途美景一覽無余。
“我們的列車能夠按計劃指令自動完成遠程喚醒、上電自檢、發車離站、到站開閉車門、無人折返、運營后自動洗車、回庫休眠等全過程。”武漢地鐵集團建設事業總部主管工程師劉健自豪地介紹,5號線列車采用目前全球最先進的全自動駕駛技術,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智能化程度高。
地鐵下穿黃鶴樓,對施工難度帶來極大的挑戰。“隧道頂部距離黃鶴樓僅37米,同時隧道還要下穿景區內名勝古跡勝像寶塔。寶塔為元代建筑,距今已有678年歷史,這些都對施工提出更高的要求。”施工方中鐵十四局項目負責人林尚月介紹,為確保景區建筑安全,地鐵隧道頂部距離黃鶴樓最近處僅37米。隧道爆破過程中,采用“一點一點地啃硬骨頭”的方法,每次只單獨爆破一個孔,平均每方巖石控制炸藥裝藥量約1.16公斤,控制爆破震速小到0.17厘米/秒,遠低于黃鶴樓及景區所允許的震速2厘米/秒要求,確保景區名勝古跡的安全。
武漢市交通發展戰略研究院專家孫小麗介紹,隨著這三條線路的開通,武漢市各城區實現了地鐵全覆蓋,覆蓋全市通勤人口比例約40%。軌道交通將成為市民首選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如今,武漢已形成了具有競爭力的城市軌道交通骨架線網,“主城聯網、軸線放射”的建設目標得以有力推進,運營里程突破400公里大關,達到435公里,位居全球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