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等四部門聯合發布《反食品浪費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斗桨浮穭χ付鄠€食品浪費環節,再次將“反對浪費,節約糧食”提上日程,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雖然我國糧食連年豐收,但是從中長期看,糧食需求剛性增長,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糧食損耗浪費嚴重。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和消費國,我國節糧減損的空間還很大。我們要保持憂患意識、居安思危,厲行節約、筑牢危機意識。
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我們任何時候都需要葆有的精神品質,浪費之風務必狠剎。米飯整碗倒掉、菜肴只吃了幾口就扔在一邊、食堂剩菜整車運走……近年來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據測算,我國城市餐飲業僅餐桌上食物浪費量就高達1700萬至1800萬噸,相當于3000萬至5000萬人一年的食物量。種種不節約的就餐陋習,令人嘆息的餐飲浪費,不僅有悖于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也缺乏尊重糧食、尊重勞動的基本文明素養。
現如今雖然我們離饑餓越來越遠,離民族復興越來越近,但是永遠不能丟了中華民族骨子里的節儉傳統和大局意識,盡管時代變了,但糧食的來處沒變,永遠是土地,是農業,是千千萬萬人的堅守和付出。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自然災害頻發,我們更應提倡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從自身做起,做到在家吃飯合理定量,繼續踐行“光盤”;在外吃飯不講排場,合理點菜,養成剩菜打包的習慣,不讓盛宴變“?!毖纭N覀兲岢澕s,不僅是要倡導一種健康適度的生活方式,更是要在厲行節約中涵養“恒念物力維艱”的道德品質,去除驕奢淫逸的不良之風,在舉手投足間展現深植于心的素養。
杜絕“舌尖上的浪費”,需要個人涵養“恒念物力維艱”的道德品質,更需要綜合運用法律手段,建立長效機制。反食品浪費也被納入法治軌道,2021年4月29日,反食品浪費法公布施行,自此,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的道德倡議上升為法律規范。國家立法層面制定反食品浪費法,將近年來我國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為法律規定,明確各相關主體的責任,有利于建立長效機制,發揮法律的引領和規范作用,為全社會確立餐飲消費、日常食品消費的基本行為準則。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紛紛采取出臺相關文件、開展“光盤行動”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費之風。我們正在從主要靠文明道德規范遏制餐飲浪費的時代,進入法律法規與文明道德規范并重遏制餐飲浪費的時代。
古人言:“一飽之需,何必八珍九鼎?”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傳統。從整頓“舌尖上的浪費”“酒桌上的應酬”,到發起“光盤行動”,再到如今“反食品浪費法”的施行,狠剎奢靡浪費之風一直是這些年社會生活的重要主題之一,但也足見良好風氣的養成、文明習慣的培育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難以一蹴而就。無論是當下還是未來,全社會需齊心協力為反食品浪費按下“快進鍵”,養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良好習慣,對于個人、家庭、社會和國家,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我們要把每一個環節的浪費盡可能降到最低,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文明新風吹遍大街小巷。
稿源:荊楚網
作者:江珊(湖北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