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明楚王墓文化遺址公園正式開園。有著600多年歷史的明楚王墓,系首批湖北省文化遺址公園之一。
明楚王墓群位于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fā)區(qū)龍泉山風景區(qū),為明代楚系藩王的塋域。這里聚集了八代九王陵寢,貫穿明代歷史始末,為現(xiàn)存最完整的明藩王墓群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荊楚文化的代表。
提檔升級
讓展館成為遺址生動的“注腳”
明楚王墓納入首批湖北省文化遺址公園,標志著遺址的保護利用進入新時代。2021年7月,第一代楚系藩王昭王朱楨塋園(以下簡稱“昭園”)啟動整理、修復、陳列等全面展示工程,歷時五個多月,昭園得以嶄新呈現(xiàn)。
此項展示工程,首先是對“昭園”內園大殿的基本陳列《明楚昭王墓出土文物展》進行升級改造。全新亮相的展廳,由原來351.36平方米擴大至561.6平方米,展陳主題較好展示明代楚系藩王的生平、墓群特點,呈現(xiàn)考古發(fā)掘成果。
項目設計方負責人介紹,此次展館設計,重點提煉了王陵地域特色元素,將展館整體布局與古建筑裝飾相呼應,同時充分運用聲、光、電、影像等科技手段,將展館打造成遺址最生動的“注腳”,讓600多年前的歷史直觀地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
以人為本
首次展示600年前排水系統(tǒng)
據(jù)介紹,2018年,明楚王墓考古工作站、龍泉山明楚王墓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申報創(chuàng)建領導小組相繼成立,開啟楚王墓保護展示新時代。近年來,在國家文物局、省文化和旅游廳及各方大力支持下,明楚王墓國家遺址公園申報創(chuàng)建取得明顯成效。此次作為首批湖北省文化遺址公園開放,意味著明楚王墓的保護展示邁上新臺階。
此次展示工程,還包括對“昭園”環(huán)境及建筑整理、修復和展示。如,還原神道形制;將包括祾恩殿、東西配殿、龜碑亭等在內的“昭園”建筑群,按明代規(guī)制重新彩繪粉;開放后山區(qū)域,擴大游覽范圍等。據(jù)了解,正式開園的“昭園”,總面積約160余畝。
明楚王墓國家遺址公園申報創(chuàng)建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郭斌介紹,此次提升改造,體現(xiàn)了以人文本。如,首次開放北墻垣排水孔,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昭園”排水系統(tǒng)的科學性。在祾恩門加設參觀木棧道,既保護文物,又方便游客行走。增設環(huán)外墻垣步道和后山步道,步道沿“昭園”地宮后山蜿蜒起伏,曲徑通幽,讓游客近距離感受垣墻的古樸與堅韌,了解古人智慧。
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深入挖掘明楚王墓歷史價值和時代精神,同時在硬件、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上下狠功、做細活,以更加積極、開放和有為的姿態(tài)迎接公眾。
(明楚王墓文物管理所供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海冰 通訊員張君 吳憂 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