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養殖。通訊員供圖
碧石古渡,源于江湖連通的時代,碧石原是一片沼澤湖區,行人上街下縣,車馬往來,需坐船過渡,由是名之。
碧石古渡,一夫當關,雄關鎖鑰,鄂州市第一條國道南北貫穿,第一條省道東西交織,兩道在此交匯融合。
鎮南白雉山氣勢磅礴,山名由吳王孫權所賜,山間茂林修竹,石徑盤旋,飛流疊翠,有“雉山煙雨”之謂。
鎮西五卦山雄偉挺拔,山上有明太祖朱元璋賜封白云寺,幽谷名剎,晨鐘暮鼓,山下稻菽飄香,漁舟唱晚。
12月29日,鄂州市鄂城區碧石渡鎮黨委書記皮寶華接受記者專訪,暢談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
愿景里,遠景里,碧石渡鎮錨定轉型發展“快車道”,下好產業再造“先手棋”,爭當鄂城南拓“排頭兵”,重振碧石榮光。
物華天寶:引領鄂州開放風氣之先
據鄂城縣志記載,清代和民國年間,碧石渡鎮屬大冶縣四會鄉管轄,1950年轉屬大冶縣鐵山區金盆鄉管轄。
1956年,碧石渡鎮劃歸鄂城縣管轄;1964年,隸屬程潮區管轄;1987年,重新劃歸鄂城區管轄。
山青水秀。通訊員供圖
“碧石渡鎮歷史上先后隸屬大冶、鐵山、程潮、鄂城等地管轄,區劃反復調整,也恰恰說明和印證碧石渡鎮的重要性和獨特性”,皮寶華說。
一根扁擔挑兩邊,作為連接大冶鐵礦和程潮鐵礦的礦冶要塞,碧石渡歷來閭閻撲地、門庭若市,南船北馬、開放開明。
作為湖北“冶金走廊”重要節點的碧石渡,地下礦產資源種類繁多,現已發現的礦藏有金、銀、銅、鐵、石膏等。
鑒于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上個世紀50年代,武九鐵路通車設站;70年代,106國道通車;80年代,武漢到黃石省道通車。碧石渡鎮成為鄂州第一批通鐵路、通國道的鄉鎮。
碧石渡鎮早期工業發展基礎優良,有不少全民所有制企業落子,國企有武鋼礦山機制總廠,省企有省物探隊,市企有綜合食品廠、橡膠機械廠和造紙廠等。
其中70年代建成投產的武鋼礦山機制總廠,不僅廠區面積大,高峰時職工達1000多人。
改革開放之后,鑫斌礦業、天華物寶等一批礦企通過采礦起家,成為規模企業,吸引大量產業工人就業。
產業工人的大量聚集,人來車往的四通八達,老碧石街“煙火氣十足”,紅紅火火,人聲鼎沸,引領鄂州風氣之先。
上個世紀80年代初,“夜間經濟”就開始在碧石渡鎮孕育興起,電影院、公園、游戲機室、燈光球場、游泳池等娛樂設施應有盡有。
當時碧石渡鎮的居民,用“九個一流”來形容引以為傲的家鄉:一流的機關大院、一流的公園、一流的衛生院、一流的中學、一流的福利院、一流的影劇院(文化站)、一流的集貿市場、一流的街道、一流的派出所。
容光煥發:獲評楚天建材明星鄉鎮
皮寶華介紹,坐擁“天時地利人和”優勢,上個世紀90年代末,碧石渡鎮喊出了“二次創業”口號,大力招商引資。
阡陌縱橫。通訊員供圖
彼時的碧石渡鎮,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交通優勢,大力發展資源類、建材類企業,碧石鑄鋼廠、白雉山一水泥廠、白雉山二水泥廠、福星水泥廠等企業齊頭并進,相繼投產運營。
進入21世紀后,碧石渡鎮產業發展氣勢如虹,如日中天。2000年,碧石渡鎮地區生產總值2.2億元,2005年5.3億元,2010年20.4億元,2015年71.7億元。
皮寶華說,特別是在“十一五”(2006—2010年)期間,碧石渡鎮先后引進了世紀新峰二期、天華物寶、鑫斌礦業、凌峰水泥、軍峰水泥等一批重大項目,其中世紀新峰二期工程完工后,單廠水泥年產能超過500萬噸,跨入全國水泥行業前50強。
此外,碧石渡鎮規劃建設的鄂州建材產業園是全省唯一一家以水泥建材為主導產業的鄉鎮工業園,園區總規劃用地面積2900余畝,落戶建材企業15家,引資達11.2億元。
2010年,碧石渡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3家,比2006年增加15家,比2021年還要多11家。其工業繁華程度,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2008年,碧石渡鎮迎來發展歷史上的“高光時刻”,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楚天建材明星鎮”榮譽稱號。
“十二五”期間,碧石渡鎮工業經濟持續高歌猛進,國慶制鞋、力礫采石、寶磊冶金、明權粉體、天彩旺科技等一批項目相繼建成投產,2015產值達到2010年3.5倍。
高峰時期,碧石渡鎮的工業企業有130多家,其中規上企業34家,產值高達70多億,地方財政收入近億元,是名副其實的投資熱土、工業重鎮。
閉關自守: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腰斬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高能耗、高污染、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建材行業,讓外界對碧石渡鎮留下“環境臟亂差”“企業散亂污”等刻板印象。
皮寶華說,“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呈現速度換擋、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新特征。過去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難以為繼,碧石渡鎮開始遭遇大棒加持下的“陣痛期”。
荷葉田田。通訊員供圖
國家層面上,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縱深推進,碧石渡鎮的冶金、建材行業“壯士斷腕、刮骨療毒”,堅決出清“僵尸企業”,嚴控過剩產能投資。
行業層面上,隨著資源型產業紅利釋放殆盡,冶金、建材、采石等行業開始走下坡路,經濟效益持續下滑。
個體層面上,碧石渡鎮的企業,大多為本地老板投資興辦,創新精神不夠、開拓意識不強、研發投入不足,再加上企業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很多企業“一轉型就死亡,一轉身就百年”。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在時代滾滾浪潮下,風光無限的碧石渡鎮建材行業一去不返。130多家建材企業,如今只剩30多家。
對碧石渡鎮而言,以建材為主的第二產業,一直是其安身立命的支柱產業,受多重利空因素沖擊,2016—2020年,碧石渡鎮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分別為63億元、72.2億元、53.95億元、44.7億元、38.78億元。
“五年下來,工業總產值較高峰期下滑近一半。更為嚴峻的是,過去碧石埋頭專注于建材產業,現在想要轉型,抬頭望望四周,發現早已喪失競爭優勢”。皮寶華尷尬地說。
“大江東去,浪淘盡”,財政數據更能說明問題。
2016—2021年,碧石渡鎮財政收入分別為6984萬元、8803萬元、6529萬元、6502萬元、6265萬元、7174萬元。近幾年的財政收入,上下徘徊,變化不大,2021年財政收入較2015年下跌了3000萬元。
“低迷不振,不僅是建材行業的寫照,更是整個碧石渡鎮干部的自身寫照?!逼毴A說,傳統工業轉型緩慢、新興產業接續乏力,工業強鎮逐步掉隊,各項經濟指標在全區、全市節節敗退、退無可退。
換道超車:建亞洲單體第一養殖場
幸福的鄉鎮千變一律,不幸的鄉鎮各有各的不同。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想碧石渡鎮過去的榮光和現實的困境,皮寶華認為,碧石渡鎮掉隊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產業優勢不再。水泥、建材等傳統產業持續高增長的“黃金”時代已過,在環保政策趨緊背景下,在產業結構偏重、人才資源缺乏的形勢下,傳統產業轉型之路越走越窄;
二是區位優勢不再。車站沒了,國道老了,重載貨車帶來的是拋灑和揚塵,留下的是傷痕累累的路面,人氣和消費都沒有留住。碧石渡鎮空守“南大門”,卻被邊緣化了;
三是發展要素不足。全鎮土地資源緊張,建設用地量小且零星分散,土地利用空間布局不合理,許多項目招來了卻落不了地。
美麗鄉村。通訊員供圖
2021年11月27日,鄂城區啟動“以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大討論活動。碧石渡鎮迅即在全鎮范圍內廣泛開展大討論活動,旨在激發干部改革創新、干事創業的激情,提高加快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按照市、區兩級黨代會精神,碧石渡鎮將錨定轉型發展“快車道”,下好產業再造“先手棋”,爭當鄂城南拓“排頭兵”,重振碧石榮光。
碧石渡鎮距花湖機場不過20公里,是黃石臨空經濟區到鄂州臨空經濟區的必經之地,是黃石臨空經濟區對接鄂州的“橋頭堡”,區位優勢明顯。
皮寶華說,碧石渡鎮的發展再次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沖破思想觀念障礙,突破利益固化藩籬,積極投身到“兩區一樞紐”建設大局,是全鎮上下要走的唯一一條道路。
皮寶華認為,“楚天建材明星鎮”的輝煌屬于過去。新形勢下,碧石渡鎮想通過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煥發又一春”帶動經濟再次騰飛,已不太現實。未來,碧石轉型發展的著力點必須放在新的產業、新的賽道上。
“以生豬產業鏈為核心的現代農業是我們首選的‘新賽道’”,皮寶華說,目前,亞洲單體規模最大、樓層最高的中新開維現代牧業,12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一期生產大樓已封頂,即將投產,二期項目建設正在穩步推進。
在發展生豬產業鏈方面,碧石渡鎮計劃高標準規劃建設1500畝的現代農業產業園,一期規劃300畝,加快推動生豬料、養、宰、商全產業鏈落地,力爭用5年時間打造現代化肉食品深加工產業集群。
廉政文化。通訊員供圖
在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方面,碧石渡鎮堅持“喜新不厭舊”,大力支持鎮轄區39家工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淘汰整治“低散亂”企業,加快“騰籠換鳥”,實現“鳳凰涅槃”。
在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城鎮方面,碧石渡鎮計劃投資1.2億元,以“擦亮小城鎮”三年行動為抓手,全面補齊“軟硬件”短板,徹底根治新舊106國道、碧黃路沿線超重超載、“拋冒滴漏”等問題,謀劃建設重載貨車綜合服務區。
在推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方面,碧石渡鎮將以全域國土綜合整治為契機,依托“山、林、湖、港”生態資源,建設城郊體驗、休閑觀光農業示范帶。
“要把干部作風建設擺在首位,以思想持續破冰,作風持續轉變,引領發展不斷突圍”,皮寶華說,變“愿景圖”為“施工圖”,變“盆景”為“風景”,切實推動碧石渡轉型發展、換道超越。
策劃:夏雙文
執行:丁元中、謝峰
記者:王焱堯、阮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