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劉勝、通訊員胡曼)經農業農村部批準,1月4日起到春節前,湖北將在武湖、魯湖、惠亭水庫、野豬湖、保安湖等五個湖泊開展生態捕撈試點。
目前,湖北是全國唯一獲批開展禁捕水域生態捕撈的試點省份。
昨日,在全省禁捕湖庫生態捕撈試點工作會上,中科院院士曹文宣表示,在部分水庫,適當的進行生態捕撈,有規劃、可持續地利用漁業資源,對長江生態保護非但無害,還具有積極意義。
生態捕撈實行一湖一策,對捕撈的配額、品種、作業方式均進行嚴格規定。依據專家論證意見,生態捕撈總量實行配額管理,捕撈配額上限不超過各自申報生態捕撈總量的80%,其中:武湖配額不超過360萬斤、魯湖配額不超過464萬斤、惠亭水庫配額不超過326萬斤、野豬湖配額不超過384萬斤、保安湖配額不超過248萬斤。捕撈品種按各自申報的捕撈品種執行,青魚、草魚、鰱、鳙起捕規格不低于2公斤1尾,湖庫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不得起捕。生態捕撈作業僅限采用“趕、攔、刺、張”聯合漁法開展,網具網目尺寸不低于8cm。嚴禁使用電桿、電捕等禁用漁具。
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吳祖云說,此次生態捕撈,僅涉及禁捕保護區中的小部分湖庫,對長江、漢江干流,依然實施最嚴格的禁捕政策。
開展生態捕撈源于魚兒過度繁殖超過生態承載量。據介紹,湖北現有52個禁捕湖庫,從2018年已開始實施禁捕,通過3年多的休養生息,預計水產品存量超過10萬噸,是禁捕前平均年份的2-3倍以上。部分湖泊由于魚兒過多過大,生態平衡被打破,大魚吃小魚、水草減少、水質有所下滑。以魯湖為例,最大生態承載量為350萬斤,目前湖內有700多萬斤魚,嚴重超過生態承載量,湖內水生態惡化,專家稱再不捕撈,將會導致大量魚因水質惡化而死亡。
吳祖云說,實施生態捕撈試點完全不同于禁捕以前的生產捕撈,是從我省工作實際和“十年禁漁”長遠出發的,旨在以生態保護為目的,有效清除超過湖庫生物承載量,是對長江“十年禁漁”的有益補充和完善。與此同時,省農業農村廳已制定措施,補充相應的魚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