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民生改善的重要內容,經濟增長的強勁動能。近年來,我省消費規模不斷擴大,市場活力持續增強。
三年內,我省將建設全國消費中心、商貿物流中心,構建強大市場樞紐。根據“三年行動方案”,我省圍繞4個方面制定了10項具體任務,推進我省消費提質升級、下沉擴容。
每年培育10個消費強縣
推動城鄉消費市場共同繁榮是重要目標。
方案提出,到2023年,武漢社零額重回全國副省級以上城市第6位,培育壯大2個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核心商圈、3家銷售過千億元的商貿流通重點企業。支持襄陽、宜昌聚焦新能源汽車貿易和商旅融合發展,建設區域性消費中心城市。
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方面,到2023年,基本實現縣域商貿物流中心全覆蓋;引導支持大型流通企業下沉供應鏈,拓展農村市場,通過技術賦能、特許經營、供應鏈整合等方式,改造“夫妻店”等傳統網點,發展新型鄉村便利店。3年間,每年培育10個消費強縣(市、區),30個商貿、文化和旅游等消費明星鄉鎮。
讓現代物流配送體系更好發揮支撐作用。推進社區物流共同配送站建設,支持物流、快遞企業建設各類公共智能快遞服務終端;加快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體系。同時,補齊縣域冷鏈物流設施短板,大力支持縣域冷鏈物流設施項目建設,新增冷庫庫容量185萬噸。
培育8條省級示范步行街
去年7月,武漢江漢路步行街被確定為全國示范步行街,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前往打卡,以及更多首店、網紅店入駐。
三年內,我省將推廣江漢路步行街經驗和做法,培育8條省級示范步行街,打造20條縣(市、區)級特色商業街。開展凸顯各地特色的促消費活動,做大做強潛江龍蝦節、隨州菇博會等消費促進活動品牌,到2023年,培育2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促消費重點節會品牌,各市州形成2個具有區域影響力的促消費節會品牌。推動夜間經濟發展,到2023年,建成70家以觀光休憩、文化旅游、餐飲特色、時尚購物為主題的夜間消費聚集示范區。
大宗消費方面,鼓勵省內新增城市出租車、公交車使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運營企業適當下調充電服務費,到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售量達新車銷售總量的10%左右。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淘汰舊家電家具并購買綠色智能家電、環保家具給予補貼,到2023年,智能家電銷售額占比達20%以上。
促進新型消費升級。我省將推動商業實體加快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支持武漢國際貿易城抖音直播基地等直播電商基地加快發展;鼓勵無接觸配送消費模式創新,探索發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廳、網上菜場等新零售業態,推廣無人零售業態發展。到2023年,培育1個國家級新型消費試點城市,5個省級新型消費試點城市,8家省級新型消費領先企業。
創建50個楚菜品牌
上月,我省公布第三批“湖北老字號”名單,共42家企業上榜。三年內,我省將持續推動老字號發展,培育認定100家湖北老字號企業。以楚菜創新發展拉動餐飲消費,到2023年,力爭培育創建50個生產規模大、標準化水平高、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影響力和產業輻射帶動力的楚菜“一縣一品”地標美食品牌或區域公用品牌。
我省將支持有基礎的大型批發市場整合供應鏈上下游,依托紡織服裝、農產品、汽車零配件等優勢產業,用3年培育新增22個億元以上商品交易綜合市場和專業市場,力爭打造2個千億級商品交易市場;培育認定電商頭部企業10家、電商瞪羚企業30家、電商種子企業100家。
促進內外貿市場一體化,有助于加快形成強大內需市場,增強湖北市場的全球吸引力。方案提出,構建內外貿一體化平臺,推動成立湖北國貿集團。到2023年,培育15家左右國際競爭力強、創新能力突出、技術服務領先、產業鏈供應鏈地位關鍵的貿易雙循環企業。
不斷優化消費環境。我省將進一步深化商務領域“放管服”改革,在具備條件的農村地區建設加油站、加氣站、充電站等。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朝霞 通訊員 沈商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