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五部門聯合解讀湖北省《持續深化一流營商環境建設若干措施》,明確“讓經營更便利、讓辦事更高效、讓監管更公平、讓循環更暢通、讓保障更完善”等25條具體措施,為市場要素加速聚集、市場主體活力迸發,強健經濟社會發展“體格”注入了不竭動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助力”。好的營商環境,不僅是生產力,更是競爭力,區域發展的比拼,歸根結底是營商環境的比拼。人才往哪兒走、資金往哪兒流、項目在哪兒建,都取決于哪里的機會多、障礙少、效率高、服務好,優質的營商制度供給已然成為抬升高質量發展底板的重要“砝碼”。
在湖北省連續兩年的“新年第一會”上,“營商環境”都被作為高頻熱詞備受關注。要充分運用市場力量、社會力量、法治力量、文化力量,破立并舉、標本兼治,向頑瘴痼疾開刀,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給市場放權、為企業松綁、讓群眾便利,多做雪中送炭的實事,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內生動力。譬如五峰縣設置季度優化營商環境“駿馬獎”“駑馬獎”,將營商環境好壞與季度工作牽線掛鉤,推動形成獎優罰劣、獎勤罰懶的工作格局,讓五峰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為市場主體發展保駕護航。
細微之處見真章,優化營商環境,并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要體現在細微之處,細節之中。營商環境,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更是干部作風的“顯示器”,抓好營商環境優化,關鍵在干部、在理念、在思路、在作風,只有堅持堅持以市場評價為第一評價、企業感受為第一感受、群眾滿意為第一標準,時刻把服務意識刻在腦海、融入血脈、注入靈魂,用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企業的“發展指數”、群眾的“幸福指數”,才能推動營商環境邁向更高水平。
良好的營商環境如同清新空氣,是市場主體成長發展的前提,是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的基礎。只有以營商環境之“優”,用一流的營商環境集聚資源要素,才能推動經濟大盤之“穩”,在推動地域高質量發展中下好先手棋、跑出加速度、贏得主動權。
稿源:荊楚網
作者:黃青青(宜昌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