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趙丹丹)1月6日,黃石市第十五屆大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市人大代表、大冶市靈鄉鎮鎮長陳春娥在發言中表示,黃石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中為靈鄉鎮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靈鄉將積極發揚“拼搶實”精神,落實打造武漢同城化發展的定位,爭當市域五園之首、打造黃石N園排頭兵、奮進全國鎮域經濟百強。
錨定目標,做轉型發展標桿
靈鄉鎮地處大冶市西南部,屬鄂東南“冶金走廊”工業重鎮,工業基礎雄厚。 近年來,靈鄉鎮加快轉型發展,聚焦主導產業,盤活工業資產,初步形成了特鋼模具、精密鑄造、高端裝備制造、無機非金屬材料等4大產業集群,一二三產全面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目前,鎮辦省級靈成工業園被授予“湖北模具產業園、湖北特鋼模具裝備制造產業園、湖北精密鑄造產業園”,2019年被納入大冶湖國家級高新區范疇,成功躋身2020年中部百強鎮。
“十四五”是靈鄉經濟實現彎道趕超的黃金時期。搶抓黃石、大冶“十四五”規劃、“四區N園”建設開局、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機遇,立足工作實際和目標定位,全力推進以特鋼模具、精密鑄造、高端裝備制造、無機非金屬材料等傳統產業,是靈鄉黨委、政府班子的共識。
“我們將圍繞‘大冶湖國家高新區靈鄉分園’的定位,緊盯長城汽車做配套,做好浙江縉云和臺州玉環機床精密鑄造產業的承接,引進一批汽車零部件項目,實現園區產業結構優化、提質增效。”陳春娥稱,靈鄉已錨定市域“五園”之首、黃石“四區N園”建設排頭兵、奮進全國鎮域經濟百強的目標。
繪好底色,做綠色發展標桿
靈鄉鎮境內生態資源豐富,梅紅山、宮臺山、大王山、毛鋪水庫及抗日戰爭時期鄂皖湘贛指揮部舊址等紅色旅游資源,是該鎮大書生態文章的厚實基礎。
大冶市委六屆十四次全會提出“打通西北部鄉鎮對接武漢的大通道,把大冶打造成為‘武漢后花園’‘武漢周邊市民假日休閑首選地’”,這為靈鄉鎮發展生態文化旅游和健康養生養老產業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
“發展生態文化旅游和健康養生養老產業,我們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陳春娥介紹,我們要以投資15億元的毛鋪南山國際康養旅游項目、毛鋪酒廠工業旅游項目等為重點,連點成線、連線成片,打造全域旅游示范鎮。
產業惠農,做鄉村振興標桿
近日,在靈鄉鎮風亭村非洲菊鮮切花種植示范基地,該村村支書柯文龍高興地介紹,基地已經實現產銷兩旺,帶動周邊村民務工增收不少。
鄉村能人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賦能實例在靈鄉也不少。今年53歲的紀道文是該鎮幼泉灣村民公認的鄉村能人。20年前,遠赴新疆發展大棚蔬菜掙到“第一桶金”的他,返鄉帶頭流轉拋荒土地,發展大棚蔬菜,成為該鎮最早一批家庭農場主。
目前,該村通過“托管”村民土地,創新了“理事會+合作社+土地(人口)+眾籌”的“幼泉模式”,不僅成為全市全省鄉村振興學習推廣的樣板,還納入全國鄉村振興探索范例。
據了解,靈鄉鎮是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既有“鄂南小華西”之稱的坳頭村,也有享譽全省的鄉村振興“大莊模式”,還有康之堂、顏餐電商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在促進鄉村振興上當標桿、作示范,靈鄉鎮在這方面是有基礎的,“盆景好看”,沒有“連線成片”,是該鎮黨委、政府正在思考的問題。
“今天的毛鋪片、明天的茅臺鎮!”是靈鄉鎮堅持生態優先,以毛鋪南山康養和勁牌毛鋪工業旅游為支撐,建成三產融合發展先行區的鄉村振興藍圖。
藍圖已定,大步向前。靈鄉鎮,正在全市鄉村振興標桿之路上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