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2022年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強化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治理,打造高品質生產生活生態空間。
“用‘聚光燈’看窗口,用‘放大鏡’找問題。”武漢市政協委員、武漢市城管執法委黨組成員、總工程師余俊表示,今年將實施路長制全覆蓋,推動創建100個精細化管理示范片區、開展100個問題集中點位達標整治。
她介紹,武漢市城管執法委還將啟動智慧城管二期建設,按照城市運行“一網統管”要求,推動城管數據平臺與“智慧城市大腦”深度對接;深化路政、執法、查違、應急等業務信息化應用,推進橋梁、燃氣、環衛等設施物聯成網。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應基于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求,力求‘縱深需求為要、解決問題為王’,推動城市管理手段、模式、理念的創新。”武漢市政協委員、武漢市政府采購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戴璐建議,推進治理要素數據“一張圖”,通過物聯網與5G通訊實現城市態勢全面實時感知,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能實現趨勢智能預判、資源統籌調度、行動人機協同,賦予城市更多的“自我感知”“自我判斷”“自我調整”能力。
“讓公園跟上時代。”武漢市政協委員、武漢市校友經濟促進會會長、長江國際控股集團董事長劉萌認為,智慧化、科技化是公園休閑旅游的大趨勢,要增加智能導覽、智能科普、智能互動體驗項目,打造特色游園體驗,實現智慧化管理。
武漢市政協委員、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高級工程師萬謙,對城市更新優化尤為關注。他建議,未來武漢城市更新需以系統化思維與數字化方法,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構建萬物互聯的城市治理體系。
提升城市顏值 厚植生態底色。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標準建設世界濱水生態名城。
“目前,在市、區兩級各部門的支持下,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青山先行區正加快推進概念規劃編制工作,百里長江生態廊道青山段一期初設報告已于12月8日獲批。”武漢市人大代表、長航集團武漢青山船廠黨委書記匡治國建議,通過百里長江生態廊道青山示范段的建設,改變工業區侵占灘地、生態景觀無序、上下游銜接互動空間不足的現狀,打通“兩江四岸”發展中的“斷點”“空點”,還江于民、還岸于民、還景于民,實現生產岸線向生活岸線、生態岸線、景觀岸線的綠色轉換。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嚴芳婷 張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