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呂銳
武漢建筑業協會副會長(法人代表)劉慶
2021年底,2020—2021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即魯班獎)相繼公布,湖北上榜數字分別為15、31,均創歷史新高。在這些獲獎項目中,無論是項目所在地,還是項目施工企業,武漢都是“定盤星”和“壓艙石”。
近年來,武漢建筑業產值屢破萬億元,是武漢市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作為武漢建筑業最大的行業協會,武漢建筑業協會有1082家會員企業,是武漢“建筑業之家”。該協會在2021年開展了哪些工作?起到的效果如何?接下來工作目標是什么?
近日,極目新聞記者專訪了武漢建筑業協會副會長(法人代表)劉慶。
當好“娘家人”用心用情做服務
前不久,2021年江城十大魅力工地十大智慧工地(“雙十大”)選樹活動表彰大會舉行。40個項目獲魅力、智慧大獎。
這是協會舉辦高水平選樹活動的生動注腳。劉慶表示,協會以高水平選樹、大賽等活動,立標桿、樹典型,形成比學趕超的氛圍,助推行業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近年來,協會圍繞“雙十佳”、“雙十大”、“BIM大賽”等品牌活動,緊跟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要求,以賽促學,不斷賦予活動全新內容。
去年,為響應政府部門“以人為本、強化安全”要求,協會針對高支模施工中安全風險高、事故多發的特點,舉辦了2021年首屆危大工程技術方案編制大賽,通過競賽切實提升企業安全意識,提升企業技術方案編制能力,獲得行業主管部門的高度肯定。
“作為‘娘家人’,我們深知會員企業的訴求,想他們之所想,急他們之所急,解他們之所難,從而創新開展工作,更加精準服務會員企業。”劉慶說。
赴澳門與澳門大學、澳門土木工程協會等單位開展學術交流;組織22家會員到訪杭州阿里巴巴等企業,深入學習企業管理知識;組織12家會員企業,到深圳特區建工集團走訪交流,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去年,應會員企業訴求,協會組織外出游學取經,效果良好。
把脈問診協助民營企業轉型升級
去年12月28日,由協會組織的國有建筑企業與民營建筑企業合作發展第二次座談會在武漢中建三局一公司召開,18家央企、民營建筑企業代表針對目前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以及解決辦法暢所欲言,建言獻策。雙方代表還簽訂了《國有建筑企業與民營建筑企業合作發展意向書》。
國有建筑企業與民營建筑企業合作發展座談會
湖北省建筑事業發展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江益東在會上稱贊,武漢建筑業協會搭建國企民企合作平臺,體現了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責任與擔當。
劉慶告訴極目新聞記者,當前經濟形勢非常復雜,民營建筑企業發展遇到一定困難。協會如何幫助它們轉型升級,實現平穩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協會對華南建設集團在內的多家民營建筑企業進行轉型升級幫扶計劃,通過專家培訓、深入調研、專家會診等形式,為其制定初步方案,確定服務清單,并狠抓落實。
以湖北民族建設集團為例,最初其內部制度不合理、人才強企效果不明顯,協會組織專家上門調研“抓方開藥”,企業吸納“消化”,近年來該企業發展迅速,年產值超過60億元,2021年有望超過70億元,其承建的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項目還榮獲中國建筑工程最高獎項——魯班獎。
在協會系列措施的支持下,當前,包括湖北民族建設集團在內的多家民營企業,新晉“湖北省企業百強”之列。
開拓創新打造“五個中心”
“新的一年,新的起點,協會工作將開拓創新,致力打造‘五個中心’。”劉慶表示。
據解釋,一是資源整合中心,把握新型建筑工業化、BIM、5G等技術機遇,共建“一帶一路”帶來的歷史機遇,協調整合央企、國企及中小型民營企業資源,互補合作,做大做強。二是行業培訓中心,發揮師資力量雄厚等優勢,針對性地開展相關培訓工作。三是信息交流中心,發揮行業領軍人才優勢,做好行業信息分享、政策解讀。四是法律調解中心,當好“中間人”,積極調解矛盾,促進行業整體和諧發展。五是品質提升中心,利用“黃鶴獎”等評獎契機,提前介入、指導,提升行業整體品質。
劉慶表示,作為武漢建筑業企業的“娘家”,面對新時期、新任務,如何幫助會員企業提檔升級,抓住機遇實現穩定的高質量發展,從而助力武漢乃至湖北省的經濟建設,是武漢建筑業協會當前乃至中長期的重要任務。協會將再接再厲,砥礪奮進,持續用心服務會員,傾力助推行業進步,在新時代發展征程中奮力書寫新的篇章。
2021年底,2020—2021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即魯班獎)相繼公布,湖北上榜數字分別為15、31,均創歷史新高。在這些獲獎項目中,無論是項目所在地,還是項目施工企業,武漢都是“定盤星”和“壓艙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