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方琳、通訊員張騰飛)青少年親近哲學,也許就像戀愛一樣,是一種本能。當處于這一成長階段時,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開始對世界投以懷疑和好奇的目光,開始去追問“我是誰”“我的存在有何不同”“人生的意義是什么”……由八位高校哲學教師所著的《從驚奇開始:青少年哲學第一課》,日前由理想國出品上市,感興趣的青少年朋友不妨利用寒假讀一讀,幫助你更好地認識自我。
華東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擎講述了他參與編著此書的原因:“那時候,我10歲左右,在那個懵懂而充滿好奇心的年齡,我遇到了幾位老師,他們很熱心地跟我談些奇奇怪怪的‘深奧’問題。他們的談話、他們講的故事和知識,激發了我的奇思異想,開啟了我后來的學習和探索,最終使我成為現在的自己。我感到這是我童年時收獲的一份珍貴的禮物。今天,我愿意將這份禮物回贈給現在的孩子們,我相信這是對我自己童年時代那些啟蒙老師最好的報答,也是值得珍視的知識與精神傳承紐帶。”
為此,劉擎和上海交通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蔡文菁、陳勇、武云、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錢立卿、副研究員施璇、同濟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冷欣、高松,擔任主講人,圍繞自我、生命、幸福、愛、心靈、科學等經典哲學問題,以情景化的方式,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將抽象的哲學概念化為生動的講述,去回應青少年存在的困惑,開啟他們的探究與發問之旅,進而幫助他們跳脫習以為常的思維,形成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判斷,并讓內心變得豐盈而深刻。
據了解,本書參與講授的八位教師,不僅有專業的哲學背景,而且他們中或者是經常參與哲學普及的學者,或者是為人父母者,或者曾經是中學教師。對于每一講的主題,他們都結合青少年的認知和心理特點,精心選擇,并以易懂的方式將哲學送到每一位青少年手中。書中有學校里不曾討論的永恒之問,關于真理、自由、自我、心靈、愛與美等,將為中國青少年開啟哲學第一課。
亞里士多德曾說,“哲學始于對世界的好奇。”對于眼里有光、對萬物始終充滿好奇、對任何事情都想問個“為什么”的孩子來說,哲學本就是他們的一部分。將屬于孩子的哲學還給孩子,讓他們重新對這個世界產生好奇,打破固定思維,多追問一個“為什么”,回歸教育的本質。
同時,這本書也是寫給對人生意義感到好奇與質疑的成年人的。某個時刻,我們都會忍不住去問:“我是誰?”“我的存在有何不同?”本書給了我們一個重新去面對終極人生之問的契機,讓我們更好地去認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