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宋清影
海地總統遭人暗殺,嫌疑人為什么不在海地受審,反而被美國當局指控?
今年1月初,美國司法部宣布,對去年7月參與刺殺海地總統莫伊茲的主要嫌疑人哥倫比亞退役軍人、43歲的馬里奧·帕拉西奧斯提起指控。
美國對海地總統被刺案的干預,讓人困惑。但美媒分析,歷史上就發生過一次海地總統遇刺,美國進行干預的類似事件,美國對海地內政的干預有深刻的歷史背景。
兇手曾在刺殺海地總統前去美國尋找協助
1月4日下午,帕拉西奧斯在邁阿密的美國地方法院首次出庭,他身著便服,戴著手銬。
帕拉西奧斯用西班牙語發言,他稱自己在美國不認識任何人,他唯一的收入是哥倫比亞的軍事養老金,每月約375美元。
根據海地國家警察去年8月的報告,帕拉西奧斯是哥倫比亞人,是哥倫比亞的一名退伍軍人,帕拉西奧斯于去年10月在牙買加被捕,原定于今年1月3日飛往他的家鄉哥倫比亞。
但在巴拿馬轉機期間,帕拉西奧斯收到國際刑警組織的通緝令,稱美國政府正在引渡他。
美國司法部表示,帕拉西奧斯同意前往美國。然而,海地政府表示,通緝令海地也發布過。
海地前總理克勞德·約瑟夫敦促海地與美國合作引渡帕拉西奧斯,以便他在海地接受審判。
但海地現總理辦公室并沒有表示政府是否準備將帕拉西奧斯引渡到海地或者起訴他。
極目新聞梳理發現,之所以刺殺海地總統的嫌疑人會在美國受審,有幾大方面的原因。
最直接的就是美國和刺殺海地總統案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美國司法部在聲明中表示,前哥倫比亞軍官馬里奧·帕拉西奧斯參與了暗殺海地總統的行動,最初計劃只是綁架莫伊茲,但由于暗殺者找不到將總統帶離海地的飛機,只能殺掉了總統。
而指控中稱,帕拉西奧斯曾在去年10月份主動聯系美國政府,并告訴他們,他受雇前往海地擔任保安并參與所謂的逮捕總統行動。
聲明還稱,參與刺殺計劃的一名成員是海地裔美國人,他曾于去年6月下旬前往美國尋求協助以推進刺殺計劃。
除帕拉西奧斯外,還有十多名哥倫比亞退役軍人也被指控殺害莫伊茲。哥倫比亞政府表示,大多數退役軍人都被騙了,認為自己只是在執行合法的安保任務,只有少數人知道實際上是在實施犯罪活動。而雇傭他們的公司正是在美國。
美國前政府成員也是刺殺總統嫌疑人
而在刺殺海地總統案中,還有一名嫌疑人的身份被曝光,證明刺殺和美國政府也有關系。
去年,美國緝毒局(DEA)官員表示,因涉嫌參與暗殺海地總統而被捕的一名海地裔美國人是美國緝毒署的線人。但緝毒局卻拒絕透露他的姓名。
據報道,海地流亡總統讓·貝特朗·阿里斯蒂德曾經告訴聯合國,海地每年為近50噸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可卡因提供中轉站服務,這也為海地的軍事統治者提供了2億美元的利潤。
美國緝毒局曾經派遣成員到海地協助海地政府共同打擊毒品販賣。
然而,根據海地一些官員的說法,美國緝毒局以協助打擊販毒的名義,實質上為毒品運輸提供了保護。
根據《紐約時報》報道,多年來,美國緝毒局很有可能參與了海地販賣毒品交易,緝毒局曾被指控與一名腐敗的海地警察有聯系。
而美國駐海地大使館官員更是披露,美國緝毒局“是一個在海地分銷毒品的軍事組織”。
因此外媒認為,前美國政府的工作人員卷入刺殺案,這也是讓美國政府干預案件的一個重要原因。
海地總統被刺,美國干預歷史重演
多家美媒認為,之所以美國會在海地總統刺殺案中干預如此深入,這和美國在海地悠久的軍事干預歷史有關。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1915年,時任海地總統讓·維爾布倫·紀堯姆·薩姆遇刺身亡后,美國借口協助海地維持秩序、實現穩定向該國派兵,一直駐扎至1934年。
海地總統莫伊茲遇刺的經歷和那一歷史事件非常相似,海地臨時政府現在也在危機中向白宮尋求支持。
然而,從美國歷任總統者對待海地的態度可以看出,美國對于海地不僅非常輕視,也經常為了美國的利益對海地橫加干涉。
幾個世紀前,剛剛起步的海地共和國在拉丁美洲為獨立而抗爭,當時奴隸制還未廢除的美國也選擇孤立并無視海地。美國政府直到1862年才正式承認海地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隨后的幾十年,美國又給海地帶來了新的創傷。美國于1915年占領海地,直到1934年才離開,美媒表示:“這一占領的長度和殘暴程度可與美國在阿富汗的存在相媲美。”
此后,美國干預的影響在海地持續了整個世紀。海地至今依然政局動蕩、社會不安定,幫派肆虐、毒品交易猖獗。
然而,拜登曾在沒有當選總統時就說:“不管海地是悄悄地沉入加勒比海還是上升到海平面300英尺以上,就我們的利益而言,這并不重要。”
由于總統遇刺加劇了國家的政治動蕩和幫派暴力,無能為力的海地臨時政府只能呼吁美國和其他國家協助調查總統被刺事件,仿佛又是歷史的一次重演。
海地總統遭人暗殺,嫌疑人為什么不在海地受審,反而被美國當局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