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成都重慶至上海沿江高鐵、實施長江中上游干線航道等級提升工程、深化三峽水運新通道前期論證、建設包括武漢在內的14個樞紐城市國際門戶……近日,國家《“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公布,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梳理發現,在這幅美麗中國的“交通工筆畫”中,將規劃建設一大批涉及湖北的重點交通項目。
“鐵水公空”多項目入選
《規劃》稱,到2025年我國綜合交通運輸基本實現一體化融合發展,智能化、綠色化取得實質性突破,交通運輸發展邁進世界一流水平。
按照規劃,在構建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方面,我國將聚焦中西部地區精準補齊網絡短板,多項規劃利好湖北。在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方面,將提升北京至港澳臺等通道功能,建設6條戰略骨干通道,其中沿江通道包括涉及我省的系列項目:建設成都重慶至上海沿江高鐵;實施長江中上游干線航道等級提升工程,系統疏解三峽樞紐瓶頸制約,深化三峽水運新通道前期論證;擴容改造滬渝高速武漢至黃石段等高速公路。
樞紐,即包括多種運輸方式的交通網絡交匯點。根據《規劃》,湖北及武漢被列為我國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重點工程包括增強武漢等14個樞紐城市的國際門戶作用,完善武漢等5個城市的樞紐規劃,建設武漢西站等8個綜合客運樞紐場站。
現代化鐵路網方面,建設仙桃經洪湖至監利鐵路(普速),襄陽至常德、西安至十堰、阜陽至黃岡等高速鐵路;公路方面,實施京港澳、福銀等國家高速公路主線繁忙擁擠路段擴容改造,推進上海至武漢高速無為至岳西段等路段建設;水運方面,完善長江等水系內河高等級航道網絡,研究推進長江干線宜賓至重慶段、宜昌至武漢段航道整治;航空方面,實施武漢等區域樞紐機場改擴建工程,建成鄂州專業性貨運機場。
一批連接湖北與鄰省的交通工程將獲推進,包括實施安康至來鳳高速渝鄂界至建始段等省際高速公路建設,推進國道107(經孝感、武漢、咸寧)、國道207(經襄陽、荊門、荊州)、國道220(經黃岡)、國道347(經黃岡、孝感、天門、荊門及南漳、宜昌)改擴建,建設伍家崗至點軍山等公鐵兩用過江通道。
“九省通衢”迎來新機遇
《規劃》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夯實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基礎支撐。《規劃》提出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整體設計推進長江經濟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補強沿江高鐵和鐵路貨運能;圍繞長江中游等城市,建設城市群一體化交通網;推動武漢都市圈高速公路環線建設,構建都市圈通勤交通網。
在智慧交通方面,實施長江干線等數字航道服務能力提升建設工程,在三峽壩區河段等長江干線典型區段開展數字航道智慧服務集成。
湖北處于我國經濟菱形結構的幾何中心,東西、南北骨干交通線在武漢交匯。在武漢理工大學教授陶德馨看來,《規劃》進一步凸顯湖北在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中的“天元”地位,對湖北建強“祖國立交橋”,構建集成集聚的綜合交通樞紐是重大機遇。
據介紹,作為沿江高鐵一部分,去年9月率先開工的滬渝蓉沿江高鐵湖北段建設將進一步提速。而西安至十堰高鐵項目,隨著十堰至西安段去年底開建,“十四五”期末從武漢2小時就可“飆”到西安。
據悉,我國南北大通道G4(京港澳)高速鄂豫界至軍山段是“瓶頸”,這意味著投資200多億元改擴建的京港澳高速湖北北段,今年將迎來“四改八”建設熱潮。此外,《規劃》將上海至武漢高速的安徽無為至岳西段納入公路網建設重點工程,這表明未來從湖北團風、羅田、英山到上海增添一條新的快速通道。
省交通運輸廳稱,湖北已入列全國首批交通強國試點省份,交通運輸部已經批準我省在現代內河航運等6個方面開展試點。目前,我省已明確進入國家規劃的公路水路項目投資規模超過3000億元,武漢西等17個客運樞紐項目進入國家“十四五”綜合交通樞紐專項規劃,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輝 通訊員 方慶 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