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通訊員張長杰、王偉佳、李澎)1月18日凌晨,中石化江漢石油工程頁巖氣開采技術服務公司在瀘211井連續油管鉆塞施工中,成功刷新其在2019年創造的6600米施工紀錄,創國內連續油管鉆塞最深井6811米施工紀錄。
連續油管被石油工程行業稱為“萬能作業機”,被普遍應用于國內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中,國內超深頁巖氣井壓裂試氣后,要用連續油管鉆磨、破碎可溶橋塞,排除其殘留物以疏通井筒,因此連續油管鉆塞作業就是是建立氣井上產通道“最后一公里”的最有效途徑。早期國內頁巖氣勘探開發完鉆井深普遍在5000米左右,近年來業內開始探索頁巖氣深井、超深井的勘探開發技術。
該公司研發連續油管始于2014年,至今形成4大類36項特色技術,成為中石化連續油管裝備最優、技術系列最全的技術服務商。刷新此次施工紀錄的瀘211井位于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該井完鉆井深6880米,井底溫度155.68℃,是一口典型的超深、高溫、高壓頁巖氣井。
“看似堅硬無比的鋼管在井底高壓作用下就像綿軟的繩子,下放越深,繩頭就越容易在井底高壓的阻力下纏繞打結。因此深井、超深井的連續油管技術攻關不僅僅只是增加管材長度這么簡單就能做到的。”該公司川渝項目部技術負責人傅子祥說。如何克服阻力保障連續油管能夠順利下放到位,如何克服井底高溫確保井下工具正常作業等一系列問題擺在該公司技術科研人員面前。
為順利完成業主方交付的施工任務,該公司專門定制了7000m超長連續油管及滾筒等設備,小組成員攻關研發出了專用鉆塞減阻劑和耐180℃高溫的井下工具組,最大化減少井底壓力對連續油管下放過程中產生的阻力。最終,施工作業技術人員僅用38小時,一趟管柱便順利完成了井內12支可溶橋塞的鉆磨,獲得業主方高度贊揚。
該井的順利完工,為國內超深頁巖氣井壓裂試氣后疏通井筒提供了借鑒方法,完成了國內超深頁巖氣井鉆完井工藝最后一片拼圖。同時表明該公司現已具備7000米深井、超深井連續油管作業能力,進一步鞏固了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