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貧窮,生活困苦
1962年,姚玉忠出生在一個內蒙古的小山村中,由于交通閉塞,整個村莊都是貧苦人家。姚家更是如此,姚家孩子數量很多。所謂多子多福,然而在饑寒交迫的年代,孩子不僅僅意味著福氣,更意味著負擔。
姚玉忠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出生,當姚玉忠出生之前,姚家的生活已經非常困難。而當姚玉忠出生的那一年,剛好遇到自然災害,家庭更加貧窮。即便此時的孩子數量并不多。但是吃飯依然成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姚玉忠的母親身體并不是很好,再加上無法補營養。因此姚母根本沒有奶水,看著嗷嗷待哺的姚玉忠,父母無可奈何之下決定給他喂高粱面。
當時姚家父母也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沒想到姚玉忠頑強地活了下來。
之后的弟弟妹妹也是從小吃高粱面長大的,稍微長大一點的姚玉忠就開始在家里干活。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面對一貧如洗的家庭,姚玉忠沒有其他的選擇。
除了干地里的農活之外,姚父還在家里編制一些東西,拿到集市上賣掉或者與村子里的人交換一些東西。
姚玉忠也跟著姚父做一些編制品,其手藝遠遠超過其他的兄弟姐妹。雖然姚玉忠的手藝非常好,但是姚玉忠并不滿足。
在姚玉忠看來,每天這么勤勞地干活,只能夠勉強度日,什么時候才能夠掙大錢啊。
沒錯,姚玉忠從小的夢想就是掙大錢。然而如今還小的姚玉忠根本無能為力,只能跟父親一起做一些編織品掙一點小錢。
雖然姚家比較困苦,但是姚家父母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孩子們能夠接受教育,姚玉忠也被送到了學校。然而姚玉忠并不喜歡學習,認為學習的生活太枯燥了,而且耽誤自己掙錢。
姚玉忠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母,本身父母是不同意的。但是姚玉忠去意已決,決定出去掙錢,為了能夠掙錢姚玉忠干過很多職業,像搬磚、販賣棉花等。雖然這些比和父親做編織品來錢快,但是姚玉忠并不滿足。
子承父業,學習《易經》
這個時候姚玉忠想到了父親教給自己的盜墓技能,姚玉忠想要將這項技能發揚光大,在姚玉忠看來,如果能夠盜墓成名,那么自己就不需要賣命干活了。一件文物的價值比自己搬一輩子磚要多得多。
就這樣姚玉忠再次溫習父親交給自己的“手藝”,姚玉忠知道古墓附近可能會有很多機關。而且古墓的位置是不確定的。為了能夠準確找到古墓避免自己受傷,姚玉忠學起了《易經》。
要知道姚玉忠之前可是因為不想學習而退學的,然而當姚玉忠看起《易經》的時候,卻像換了一個人一樣,沉迷其中。為了研究《易經》,開啟自己的賺錢大業,姚玉忠每天都待在家里。
漸漸地村子里出現了很多針對姚玉忠的閑言閑語,“姚老三結婚之后就不想干活了,每天待在家里。”
“姚老三從小就不務正業,如今每天在家里抱著一本書,也不知道要干什么”。姚玉忠對村子里的這些風言風語充耳不聞,姚玉忠心想:“我要干的這件事,可是能發財的大事”。
此時的姚玉忠不僅遨游在書籍的海洋中,此時姚玉忠的氣質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姚玉忠身穿古代長袍。頗有讀書人的風范。農村是一個非常仰慕讀書人的地方,看到姚玉忠的形象之后,不僅村子里風言風語少了,還有很多人非常崇拜姚玉忠。
學習了理論知識了姚玉忠想要實踐,為了萬無一失,姚玉忠開始進行自我檢驗。到博物館去觀賞文物。甚至給村民們講起了風水。
拿著“扎子”走天下
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姚玉忠就開始了自己的盜墓生涯。姚玉忠知道盜墓是違反法律的事情,所以在盜墓的時候,姚玉忠特別小心。起初的時候,姚玉忠就想實驗一下,對于姚玉忠而言,雖然想要通過盜墓賺錢,但是姚玉忠更害怕自己被警察抓走。
后來姚玉忠掌握了盜墓的規律,很多古墓都是在農村,甚至在田地里、山上,在莊稼成熟的時候,莊稼能夠成為了最好的掩護。所以姚玉忠在進入這個行業之后,大都選擇在6月到10月前往盜墓。
盜墓大都是在夜晚進行的,白天對于姚玉忠來說就是一個養精蓄銳,外加踩點的時間。對于姚玉忠來說,想要分清盜墓在哪里非常簡單,有的時候姚玉忠看上一眼就能夠知道墓穴的準確位置。
對別人來說異常困難的事情,對姚玉忠來說確實極其簡單,本身很多人并不相信姚玉忠的實力,然而當人們真正地接觸姚玉忠之后,發現姚玉忠確實能力超凡。更重要的是姚玉忠連盜墓之后的事情都想好了。
因為墓穴基本都位于荒無人煙的地方,為了避免警察發現墓穴被盜過,姚玉忠在盜竊完古墓后,會在墓旁丟撒一些草種,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遮蔽盜墓的痕跡。如此“瞻前顧后”的姚玉忠也漸漸擁有了屬于自己的隊伍。
慢慢地姚玉忠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很多人都聽說了姚玉忠盜墓的能力,而且知道姚玉忠在盜墓的時候用工具比較特殊,希望能夠跟隨姚玉忠學習。
大多數人在盜墓的時候,用的是洛陽鏟,洛陽鏟是河南的一個村民發明的。經過后人的不斷改進,洛陽鏟的功能更加完善,也成為了考古學家、盜墓者的主要工具,姚玉忠卻不走尋常路。
自制了一個盜墓工具“扎子”,據說,姚玉忠自己制作的這個工具是可以用來檢測古墓的位置,這個位置是通過土壤顏色的變化進行。
當然這個時候需要搭配羅盤使用,就是用這個“扎子”,打敗了很多高科技。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很多盜墓者開始使用高科技,通過高科技手段可以分辨墓穴的位置,以便能夠獲得珍寶。
雖然高科技確實有一定的用途,甚至超過了洛陽鏟,然而一切工具在姚玉忠面前都不值一提。姚玉忠的“扎子”配合羅盤,簡直就是墓穴“殺手”,姚玉忠可以做到百發百中,只要姚玉忠看好的位置基本上是不會出差錯的。
憑借著“出神入化”般的盜墓技術,令姚玉忠收獲了眾多小弟,姚玉忠在盜墓圈子中的名氣越來越大,成為了盜墓行業的“祖師爺”。甚至有人稱姚玉忠是“關外第一高手”,姚玉忠都笑著接受,因為在姚玉忠看來,自己就是如此優秀。
一開始姚玉忠的膽量并不是很大,但是在“手下小弟”的追捧下姚玉忠漸漸地迷失了自我。本身姚玉忠就是想要通過盜墓發家的。
對于姚玉忠來說進入的墓穴越多,得到的金錢越多,而且這是無本買賣,姚玉忠的團伙成員都秉承姚玉忠的想法。
漸漸地他們作案的次數越來越多,而且不僅限于6到8月作案。
至將法律置之不顧,據姚玉忠的同伴敘述,在2013年到2014年,這一年之間姚玉忠團隊就作案200多次。可想而知,如今的姚玉忠有那么大膽。當然如此膽大的姚玉忠必也受到法律的懲罰。
高消費,錢只是一個數字
“當錢財來的太容易的時候,沒有人會珍惜錢財”,這就是姚玉忠的真實寫照。在姚玉忠看來,所有的古墓就是他的銀行,自己根本不用擔心錢的來源,只要自己出去一趟,自己就有數不盡的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