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劉暢、通訊員黨金輝)隨著國際交流普及,翻譯市場需求越來越大,找到最佳譯員是翻譯機構繞不開的關鍵環節。1月24日,從武漢市市場監管局獲悉,由武漢企業發起并推出的翻譯領域團體標準,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為尋找最佳譯員制定規范。
這個名為《基于特征匹配的譯員篩選方法》的團體標準是由語聯網(武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共同制定。該標準適用于筆譯服務,它提供了一種規范方法,將譯員特征與稿件特征通過匹配模型,實現最佳譯員的篩選。
據悉,目前全球各翻譯公司所占市場份額高度分散,即使最大的100家語言服務公司加起來也只占整個市場的15%,80%以上的翻譯公司專職人數少于20人,重度依賴兼職方式提供最終的語言服務。
由于缺乏有效的協作機制和規范,大量翻譯公司信息和數據相互封閉,阻礙了語言服務行業規模化生產及效率提升,加上同質化競爭嚴重,急需相關標準規范行業發展。
該標準從譯員個性特征出發,以大數據為基礎,提出了新的方法。其中,選擇譯員的標準,依據所學專業、專業資質證書、語種方向、擅長行業領域等基礎信息,結合擅長稿件類型、翻譯速度、及時交稿率、按需翻譯率、中途退稿率等行為特征,進行多維度的記錄和建模。并從項目、稿件、過程三個關聯信息與譯員特征進行匹配,最終智能推薦出合適的候選譯員。
語聯網知識產權部負責人鄭麗華介紹,標準的編制,融合了不同翻譯公司對譯員能力評價和篩選模式,一方面為翻譯行業數據的積累和共享建立統一、可交換的數據規范;另一方面,為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在翻譯行業的普及應用奠定基礎,也可為初創的翻譯公司提供借鑒,降低試錯成本。
經湖北省標準化研究院認定,該團體標準彌補了國內在翻譯人員選擇方法上的標準空白,能夠實現更高效的譯員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