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年豬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劉俊華
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是宜昌市內一個土家人的聚集地。
從五峰縣城漁洋關沿351國道向西行駛,可達恩施的鶴豐縣,這一帶,正是歷史上著名的容美土司領地。
緊鄰國道,有一個名叫栗子坪的小村莊,是湖北省的美麗鄉村。
栗子坪位于武陵山脈的腹地,山勢雄渾、峽谷開闊,自然風光與村落炊煙相映成趣,頗有世外桃源氣質。
順著國道邊的一個小岔口信步走入,不多遠就可見一片錯落疏朗的村莊。
冬日清晨,村莊里還少有人蹤,但一些早起的人家已升起零星的炊煙。
村子中間,一棵590年的椴樹,遮天蔽日地立在崖邊,枝干上被土家人掛著紅綢布,想必是新年來臨之際祈禱神樹的護佑。
一名年約4歲的土家女孩,怯生生地倚在門口,打量著來訪的陌生人。她說,大人們一大早都去“洗”年豬了。土家人圖吉利,過年殺豬稱為“洗”。
土家人的大姓,田、向、覃、彭,在“洗”年豬的場合,基本上可以湊齊。因為這樣的時刻,也是全村人年前的預熱式聯歡——談年景、拉家常、對姻緣,借“洗”年豬的過程,都兼顧了。
當天被“洗”的兩頭豬,都已超過300斤。東家說,去年糧食收多了,所以豬也喂得長一些,多喂幾天就多幾斤肉,劃得來。
路邊架著大柴火,鐵桶里燒著水,兩頭豬很快被洗刮得白白凈凈。
盡管現在很多習俗早已減免,但豬頭用來供奉先人的規矩卻沒變過。兩個大豬頭砍下來,用明火燎去余毛,黑眉皂眼地供上香案,莊嚴中又帶著幾分神秘。
栗子坪的土家人,可能是生活在國道邊的緣故,日常生活習俗已與漢族人無異,所以“洗”豬的過程,也沒有太多的儀式感和象征性,唯一能展現的是他們今日的富足。
聯歡的壓軸戲,是吃抬格蒸肉。像腳盆一般大的蒸籠里,一層層地鋪上土豆、南瓜、紅薯,面上再鋪上排骨、巴掌大的五花肉。
從前,這是土家人一年一度打牙祭的日子;如今,人們圍坐在桌邊,更多的是重溫這千年的儀式,向往來的客人昭告,土家人的新年,醞釀已久即將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