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質量發展,不只有摩天樓宇的崛起,更有陋巷蝸居的蝶變。
開福區高起點謀劃危房改造,推動系統成片治理,不僅保障居住安全,還通過提升居住品質和改善生活環境,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2021年開福區共啟動危房改造181棟,截至去年12月,開工率100%。
“政府獎補、居民自建”
危房改造大提速
“晴天在屋里晚上可看見星星,下雨天臉盆桶子統統接漏,不看對比照片,根本想象不到變化咯大!” 67歲的楊建輝是小喻家巷D級危房的戶主之一,搬進煥然一新的房子,他激動地拿出老宅改造前的照片展示。
剝蝕不堪的泥墻被鋼筋混凝土墻替代,粉刷成小清新風的米黃色,锃亮的不銹鋼防盜門和柵欄,替換了吱呀作響的老木門和木圍欄……小喻家巷7號、8號、11號危舊房如今改造一新,令不少打卡老街巷的游客誤以為這里是獨棟咖啡館。楊建輝說,自家房子是父母1950年建的,泥木結構,兩層樓共72平方米。由于年久失修,改建前東廂瀕臨倒塌,西邊外墻坍塌,不得不用彩鋼板加固。盡管已閑置兩年無法住人,但老楊兄妹都想守住祖業,舍不得放棄。
隨著開福區危房改造工程按下“快進鍵”,這3棟危房搭上改造的便車。2020年11月,小喻家巷3戶居民向街道申請對房屋拆除重建,去年12月完成規劃驗收并申請獎補。開福區城市人居環境局將于本月聯合相關部門對這3棟房屋進行驗收,驗收通過后將向市、區兩級政府申請發放獎補資金。
開福區委書記謝偉峰和區委副書記、區長高偉高度重視這一民生實事項目,多次督促工作推進,并專題進行現場調研,踏勘老舊小區和危舊房屋改造項目現場,召開專題調度會明確任務、壓實責任。開福區城市人居環境局負責人表示,2021年開福區預算了危舊房屋改造獎補資金,嚴格按照政策要求,采取“政府獎補、居民自建”的原則開展危房改造工作,2022年6月前啟動危房改造可申報享受獎補資金。
楊建輝的老宅如今煥然一新,看起來像個咖啡館。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卓 攝
“一棟一策”
危舊房改出“溫度”“風度”
“真想不到過去的危房如今變成有名的彈詞文化餐廳,成了改造后的西長街的網紅打卡點!”通泰街街道鹽道坪社區西長街314號小樓業主去年初還在為“樓垮垮”提心吊膽,如今開心地成為老街故事的講解員,在自家網紅餐廳給顧客、市民講解老街新變化。
這棟房子此前破損嚴重,2021年進行了危舊房改造。開福區城市人居環境局根據“一棟一策”的工作方法,讓危舊房改造不僅改出“溫度”,也改出“風度”和個性。如今,這一棟兩層的房子原址重建后,寬敞明亮、設施齊全,在悠悠長沙彈詞的助興之下,淳樸的市井風味濃郁,引來大量游客,小店生意越來越紅火。
“自家的危舊房垮了不關政府的事!”“政府給獎補就會要做主,只會把我私房改得很老土”……這邊廂,背街小巷里的危舊房屋瀕臨垮塌,那邊廂,有些居民的房屋改造意愿卻不強、意見不統一;加上公私夾雜、產權復雜等問題,雖說是民生實事,但危舊房改造工程卻不是人們想象中的決策拍板、一呼百應的場景。
開福區城市人居環境局會同區住建局、區財政局、區自然資源規劃分局,研究并聯審批流程,建立綠色審批通道,加快手續辦理。結合城市更新、棚改征收、歷史建筑修復等,分門別類制定“一棟一策”改造方案,力求讓危舊房個體改造融入街區的整體風格,體現歷史風貌與個性。街道社區工作人員上門服務,反復向居民群眾開展政策宣講,進行溝通,幫助群眾出謀劃策、協調鄰里關系、加快推進危房改造。
危舊房整治改造任重而道遠,需要建立一套長效管理機制。具體包括:每套房屋從房屋建造、使用,到維護、拆除,“一樓一檔”,都要建立房屋安全“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對房屋進行查勘鑒定、評定房屋完損等級的基礎上,及時發現、鑒別、消除房屋安全隱患,在保障房屋使用安全的同時,延長房屋使用壽命。結合政策支持力度和居民自身需求,合理確定改造方案和改造標準。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序、標準規范、建筑材料驗核及分戶驗收制度,確保工程質量,不搞大拆大建,杜絕形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