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徐智容)2022年元旦,高關水庫迎來特殊的“游客”。一群耄耋老人,頂著凜冽寒風,從應城踏冬而來。他們都是高關水庫當年的建設者。
都說流過汗水的青春最難忘。那刻骨銘心的歲月,正是他們人生最珍貴的回憶。雖然年歲已高,但老人們幾乎每年都要組團來高關水庫走一走、看一看。
“經權威部門檢測,水庫水質現在Ⅰ類,前輩們可以捧水喝一喝,看甜不甜?”聽了高關局副局長曾軍華介紹,老同志們一臉驚嘆地走到庫邊細細打量清澈見底的庫水。幾位天門過來的游客也靠攏過來,疑惑的問:高關水庫原來是什么水質?是不是一直都是這么清澈干凈?
“高關水庫建庫時,原本為一池清水。當時應城建壩,京山修渠,水面養殖權由京山管理,養殖模式為“人放天養”。后來,出于利用水面發展經濟的需要,在此成立漁場承包養殖,一段時期大量投肥,將水質破壞為Ⅲ類及以上,顏色成了醬油色。”這群“游客”中,對高關水庫過去20年水質變化最有發言權的,當數楊先生。他當年曾參加過水庫的修建,后來長期在應城市水利部門工作,一年要來高關水庫好幾次,這次也客串“導游”了。
“當時,高關水庫功能只有防洪、灌溉和發電,對水質的要求也沒那么高。”楊先生補充說。
為充分做好水文章,讓一庫清水更大范圍地福澤一方百姓,在省水利廳的大力支持下,高關水廠2013年建成投產,承擔下游京山、應城、天門3市8個鄉鎮20萬人的供水任務。高關水庫就成了一個2億立方米的“大水缸”,因此被列為重點水源地保護區。
重任在肩,時不我待,風雨兼程。
必須讓“缸”里的水變清,讓供水區百姓喝上真正的衛生水、健康水、放心水!于是,幾屆高關局黨委錨定“還高關水庫一庫清水”的目標不動搖,帶領全局干部職工攻堅克難,接續奮斗,播灑汗水,留下了一個個值得銘記的瞬間和一段段值得回憶的往事。
“遠的不說,就說近些年吧。起先是嚴厲打擊水面投肥養殖行為,后來聯合京山市有關部門,依法注銷高關漁場承包者灘涂養殖證。”曾軍華介紹,近十年,尤其是2017年全面推行河湖長制以來,借省市河湖長令強力落實之力,打好以“凈庫行動”為代表的系列碧水保衛戰,鎮村兩級庫長加密巡查防范問題發生,荊門、京山兩級庫長分別一年四次巡庫并督導解決難點問題,省水利廳也曾多次派員進行環境問題督辦。在各方面的重視和支持下,高關局和京山市有關部門聯合執法,取締了位于水庫上游的養雞場、養鴨場11處,拆除棚舍面積1.4萬平方米。
“每一家的關停工作,都需要反復上門做工作,有時免不了遭養殖戶的冷言冷語。但困難有多大,我們的決心就有多大。政策入心、情感攻心、以心換心、苦口婆心,終于如期圓滿完成了關停任務。”全程參與聯合執法的大壩管理所所長童先良回憶。
為進一步鞏固水源地保護成果,2021年,高關局黨委以黨建與業務融合試點為契機,擦亮“只要高關美,不怕流汗水”的局黨委黨建大品牌和“水電經濟強基礎、一庫清水惠民生”的大壩樞紐黨支部黨建小品牌,加強黨建引領,同時確立了“水質一類、環境一流”的治庫目標,通過調研,分析發現影響水質Ⅱ類向Ⅰ類提升的重要因素——平均每天數百人的垂釣和游泳。為此,高關局打響“禁釣、禁泳”碧水保衛戰,聯合京山市公安部門制定并發布《關于高關水庫嚴禁垂釣和游泳的公告》,按照“宣傳發動、集中整治、鞏固提升”三步走的“路線圖”開展綜合整治。在庫區村莊和壩區張貼禁釣禁泳公告100余份,并專門開通了水源地禁釣禁泳手機短信提醒業務。同時,對無視公告和警示前來水庫釣魚和游泳的人員進行堅決勸阻、執法。
“水庫試行元素化管理后,工作人員定期步行、駕車或乘船沿著巡查路線對壩區、庫區進行巡檢打卡,對前來釣魚、游泳人員堅決勸阻。一年來,我們勸阻游泳500余人次,勸離垂釣者1000余人次,收繳魚竿100余根,收繳魚網150米,為此還‘得罪’了不少人。一時間,高關水庫不能釣魚和游泳、釣魚將被沒收魚竿的消息傳遍庫區和釣魚圈,如今垂釣、游泳現象基本得到遏制,每個星期前來釣魚的由一年前的數百人減少到寥寥數人,執法勸阻工作量大大減輕。”童先良指著一堆折斷的釣魚竿,向應城老同志介紹,然后笑了。
水庫生態環境治理保護是個綜合性大課題。“2021年,大壩管理所聯合庫區鄉鎮開展4次‘環庫保潔’志愿者行動,清撿庫岸白色垃圾超過1噸,打撈浪渣雜物垃圾10余噸。作為全省智慧水庫和庫長制標準化試點,明年我們還將利用無人機、5G無人船、夜視攝像頭等現代化手段進行常態化執法巡查,同步借助和水科院聯合建立的水生態文明和現代水利科研基地開展水庫水生態課題研究,用科技力量、智慧手段對水庫進行精細化管理,確保水質繼續提升,持續保持Ⅰ類。”大壩管理所副所長吳超自豪感溢于言表。
“水生態補償在提升水質上功不可沒!”曾軍華對此頗有感慨。他介紹,長期以來,庫區上游村民習慣的將水庫邊的農田里的秸稈投入庫里,導致秸稈在水中腐爛后對水質造成影響。2021年,高關局創新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采取“局里獎一點,村里補一點,農戶出一點”的辦法,拿出2.5萬元對水庫邊500畝農田實行“秸稈粉碎回田補償”,不僅解決了以往秸稈入庫污染,還減少了化肥施用量,減輕了面源污染,更融洽了庫群關系,一舉三得。
為了切實優化水質,京山高關農村安飲公司也在傾力作為。他們在庫區沿庫主要路口和醒目位置設立保護區界標,在水源地保護區安裝警示牌、標識牌,沿水庫岸線安裝永久性保護圍欄,在距離取水口500米范圍設置水中攔網并實施24小時動態監管,對水庫水質每天進行3次檢測……
“只要高關美,不怕流汗水。您已進入高關水庫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保護區范圍內禁止游泳、垂釣等污染水體行為,感謝您的支持和配合!”“在進入高關水庫的第一時間,我們手機上都收到了這條‘溫馨提醒’。你們的宣傳工作做得很有針對性啊!”楊先生伸出大拇指,轉頭對陪他游覽水庫的大壩管理所年輕人盛剛說。
“隨著除險加固工程推進,水庫水位持續下降,水質有時還會回落到Ⅱ類,保持Ⅰ類水質任重道遠。只要高關美,不怕流汗水,過去的汗水流得值,未來我們還要繼續流,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曾軍華言語鏗鏘。
這一“缸”清水,澆灌了20萬吃水群眾的幸福生活,也見證著幾代高關人“不忘建庫修渠初心、牢記護水供水使命”的樸素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