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左晨 通訊員楊柳 殷曼
1月28日17時15分,小雪紛紛。
武漢沌口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簡稱“東風本田”)第二工廠沖壓車間內,機器轟鳴。生產D線上,拆垛機器人、伺服沖壓機、搬運機器人“忘我”運轉,一塊平整光滑的鋼板材料經過沖壓、切角、修邊、打孔,一件立體的汽車零部件——車身外殼就誕生了,從上料到成形,僅需5到6秒。
每天,約1.8萬件外殼及零部件在這里制成,再被焊裝到各種車型上。
讓生產線身板“健康”、不停歇地制造出合格產品,需要特殊的“產線醫生”時時保養、維修和調試。東風本田沖壓2科保全系系長高健和28名同事,便是產線上的特殊“醫生”。
2012年,22歲的高健從華中農業大學機械設計及自動化專業畢業后,便來到東風本田,成了一名“產線醫生”,從普通員工到班長,再到系長,他一干就是十年。
當天的晚班,高健要從下午5:15工作到次日4:15,長達11個小時。交班時,他詳細了解了前一班的設備運轉情況和棘手問題,隨即開始巡檢設備。
“這個是油泵,如果漏氣,就會一直響;這個是伺服沖壓機的控制中心,一旦出現問題,后果不堪設想……”高健邊走邊向記者解釋,交班和巡檢是每天上崗必備的流程。巡檢中,每個設備的關鍵點他都會檢查一遍。
和其它崗位上的工人不同,高健稱自己是一名“線上醫生”,而且只能“見縫插針”地干活?!爸挥性谏a線不忙或者不生產的時候,我們才能搶時間給設備做檢修、做保養。”
工作十年,高健養成了嚴謹、仔細的工作習慣,產線上,無論是千噸重的伺服沖壓設備結構,還是如巴掌大小的設備控制單元參數,他都一清二楚。
十年積累,高健練就了一身“絕活”。他能根據機器運轉的聲音,判定設備是否有故障,并迅速找到大致的解決方案。每解決一項難題,他都會寫成作業指導書,分享給其它同事。
2020年,沖壓車間C線伺服主電機出現故障,有人判定是機械問題,如果拆卸設備檢查,生產線就要停下約10小時。此時,高健通過設備運轉聲音判定是電機的編碼器松動了。經檢查,果然如此,然后半小時內就解決了故障。
在高健和同事的努力下,2021年該車間大故障(指大于30分鐘的故障)較2020年減少7次,故障封閉率(指徹底解決的故障占比)為91.6%。
今年春節,高健將和同事繼續堅守崗位。
“5年沒回老家江西過年了?!备呓≌f,春節是工廠設備維修保養的黃金時期,他們計劃在8天內完成伺服沖壓機氣墊、模具電鍍等設備的保養維修,為節后開足馬力生產做好準備。
據了解,2021年,在疫情、缺芯、行業競爭加劇等情況影響下,東風本田生產汽車超76萬輛,終端銷輛超79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