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首席記者 戎鈺
國寶陪你過大年——1月31日晚11時許,著名演員、《國家寶藏》001號講解員張國立現身央視春晚舞臺,攜手青年考古人冉宏林為全國觀眾介紹最新出土的國之重器:三星堆遺址出土文物青銅大面具。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長冉宏林在舞臺上激動地向大家介紹道,亮相春晚的青銅大面具出自三星堆遺址3號坑,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大的青銅面具,擁有3000多年歷史。
經過考古研究,三星堆青銅大面具的分鑄技術與合金比例,與安陽殷墟屬于同一系統,反映了中原文化對三星堆文化的深刻影響,印證了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和博大精深。
寬131cm、高71cm、深66cm、重131斤,寬頤廣額、棱角分明——出現在全國觀眾眼前的青銅大面具造型吸睛,氣場神秘。正如張國立所說,“一眼3000年,這就是瑰麗浪漫的古蜀文明?!?/p>
據國家文物局官方介紹,青銅大面具于2021年6月23日提取出坑,是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體現了古蜀先民對自然萬物與人神世界的理解與思考。
三星堆遺址位于四川省德陽廣漢市,距離成都市區約40公里,是西南地區先秦時期最重要的古代遺址之一。該遺址從1929年發現以來,共出土編號文物一萬多件,包括黃金面具、頂尊人像、圓方尊、大面具、神壇模型、跪姿銅人、象牙等。因出土文物造型奇特,三星堆遺址這幾年一直是網友極為關注的考古項目。
去年6月,銅人面具、銅人頭像、銅尊等三星堆遺址部分出土文物首次做客江城,參加盤龍城遺址博物院“長江萬里青——長江流域青銅器精品展”,吸引不少觀眾前去打卡,成為展覽中人氣最高的展品之一。
此前,有不少網友認為三星堆出土文物造型太過超前,疑似“外星文化產物”,這個觀點也讓三星堆文物愈發“出圈”,甚至吸引了全世界考古愛好者的目光。針對此觀點,考古學家、武漢大學教授張昌平曾在接受極目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文物中存在很多非三星堆本地的元素,有大量證據顯示,“他們在模仿中原文化背景的東西,可見他們對中原文化是非常仰慕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