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汪彤)和節氣最為息息相關的就是農業。立春后氣溫開始回升,春耕生產季陸續開始。全國各地有關立春的農諺不勝枚舉。專家表示,分析闡釋立春節氣農諺所蘊含的農業生產生活知識,對二十四節氣的傳承與保護、指導現實春耕生產具有積極意義。
節氣農諺是人們在長期的農業勞動中,對不同時令農耕活動經驗的精準總結,寥寥幾字,高度概括,朗朗上口。如“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意即立春以后,白天逐漸增長,氣溫慢慢回升,土壤由下層開始化凍,這期間仍有強寒潮侵襲。農業生產仍要預防低溫和雨雪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要抓緊對越冬作物的田間管埋,做好防凍保苗和牲畜防寒保暖工作。
有些諺語既是對未來天氣的預測,也提醒農戶如何忙春。如“立春晴,雨水均;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濕濕到清明”。意即在立春這一天如果天氣晴朗,代表一年將會風調雨順。反之,當天下雨,之后雨水會較多,一直持續到清明前后。“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歇。”意即,如果立春當天打雷,那持續到驚蟄節氣前的這段時間都會以陰雨天氣為主。“立春打了霜,當春會爛秧。”意即如立春當天出現霜降天氣,后期就可能會有倒春寒,這樣會凍壞秧苗,對春播農作物不利。
省農科院農業經濟技術研究所所長陳沫表示,節氣農諺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不同區域表現出來的結果可能不一樣,不能盲目全信,但也不能全盤否定。在提倡科學種田的今天,氣候始終是影響農業生產的重要決定因素。我們要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科學借鑒節氣農諺,提前關注農業部門和氣象部門提醒,做好春耕備耕工作,使古老智慧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