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艾紅霞 通訊員 張強 李帥 田雪林 實習生 嚴孟雪
站在高點俯瞰碾盤山水利水電樞紐工程(以下簡稱“碾盤山樞紐”),泄水閘閘室、電站廠房主體結構均澆筑至壩頂高程,約25米高、近700米長的閘墩呈一字型排列,猶如銀龍橫臥漢江。
吊車林立、鐵臂旋轉、泵車高聳,全省投資最大的在建水利樞紐工程——碾盤山樞紐建設進入“沖刺”階段。
據碾盤山樞紐建設管理局局長曾國華介紹,今年春節,600多名建設者堅守碾盤山樞紐工程現場,搶抓冬春水利建設黃金期,全力趕進度,奮力實現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開門紅”。
一扇閘門足有6層樓高
千里漢江,九曲回環,優美的漢江在鐘祥市繪出一道亮麗風景線,碾盤山樞紐選址在此。
2月2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行走在工程現場,只見巨大的圍堰將滔滔漢江隔開,形成一個60多萬平方米的基坑。在這個近90個足球場大小的施工圈內,上了200多臺套大型機械設備。
“起吊”“拉穩”“對正”……泄水閘是工程的關鍵,24孔泄水閘的最后兩扇閘門正在吊裝。
閘門寬13米、高約18米,足足有6層樓高,每扇門由五片門葉組成。碾盤山樞紐建設管理局副局長范志剛介紹,單片門葉重達20多噸,需要吊車起吊后,再像拼積木一樣拼裝。風大時,裝扇門葉甚至得花上半天時間。
不遠處的船閘主體結構基本完成。今年1月初,船閘上、下閘首人字門完成安裝,3月份將進入無水調試。
“看不見的工程”質量過硬
按照施工進程,今年5月泄水閘要通水,船閘要試通航,水下工程是當務之急。
泄水閘下游鋪設的海漫工程上,工人王元秀來回查看,若石頭縫隙較大,會馬上找碎石填補。“海漫工程能消減水流的余能,調整流速分布,保護河床免受沖刷。”范志剛解釋。
“等通水后,我們所站的地方就在水底了。”站在泄水閘下游,范志剛介紹,泄水閘上游鋪蓋工程和下游消力池、海漫、護坡及防沖槽等工程,都將淹沒在水底。
水下工程雖然是“看不見的工程”,但質量關須臾不可放松。
除了常規檢測,工程還采取“飛檢”。現場,長江科學院碾盤山樞紐第三方抽檢單位工作人員石正國借助儀器,對消力坎進行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查,“每隔50米選取一個面,每個面選取16個點進行檢測,確保數據準確。”
春節不停工,崗位不離人
碾盤山樞紐是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總投資66.36億元,項目任務以發電、航運為主,兼顧灌溉、供水。
今年春節,54歲的趙義鵬和妻子堅守在工地,他是湖北水總公司所轄作業隊負責人,平時管理著70多名建筑工人。春節有30多人留守工地,負責裝模、扎鋼筋、澆筑混凝土等,“春節期間要完成1500立方米混凝土澆筑,沒問題!”
塔吊操作手吳蘭芝和丈夫張大陸也在工地過年,她是工地上唯一的女吊車司機,負責在離地面50米高的塔吊上,將施工部件從地面運送到不同高度的工位上,“工地不停工,崗位也不能離人。”
天寒地凍,項目部也想法降低天氣對施工的影響。
“提前做好防寒措施。”碾盤山樞紐廠房生產部副經理胡金光說,現在這個天氣澆筑混凝土,可采用熱水拌和,澆筑完以后,及時將混凝土用保溫被覆蓋起來,降溫對施工影響并不大。
站在工程電站廠門100米開外,墻壁上“全力以赴確保工程2022年5月廠房具備擋水條件”的大字清晰可見,如同軍令狀。
等不起、慢不得。范志剛介紹,項目部已倒排工期,將施工進度細化到每月、每周、每天,“將受疫情和汛期影響的工期搶回來。”
截至目前,工程已完成土石方開挖填筑1170萬立方米,混凝土85萬立方米,占工程總量的90%,金結及機電設備安裝1.63萬噸,占安裝總量的85%。工程建成后,將改善區域農田灌溉和安全飲水,優化區域能源供給結構,打通黃金水道關鍵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