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近日,在廣東揭陽普寧市,一對豪橫夫妻提前準備了十多萬元壓歲錢,給前來拜年的曾孫等晚輩們發(fā)紅包,每人八千元,眾多網友表示羨慕。兩位老人的親屬表示家中經濟相對比較寬裕,爺爺奶奶疼愛孩子就多發(fā)了些。(據2月3日極目新聞)
過年光發(fā)紅包都準備了十來萬,一來可見這一家子四世同堂,人丁興旺,熱鬧幸福;二來,也的確可見老兩口生活富足,疼愛晚輩,出手大方。這么一個小細節(jié),描繪出的是一幅中國人可感可親的幸福圖——倉廩實、子孫孝、年紅火,網友們會感到羨慕,也是正常,幸福也是可以傳染的嘛。
近年來,每到節(jié)慶之日,總有這樣的“豪橫”紅包上熱搜、刷屏,引來眾人艷羨和議論。前幾天,河南周口一位小姨給四個外甥每人發(fā)了1萬元的紅包,也是引發(fā)了熱議,一眾網友也是紛紛喊:“小姨還缺大外甥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過年嘛,誰不想收個大紅包?
但是,紅包終究是傳遞祝福和感情和載體,羨慕的重點,不應該放在里面額度上。過年團圓值得欣喜,親情和睦值得羨慕,家和萬事興值得期盼和傳承,紅包遞出去收下來的那一刻,平安健康,萬事順利,大吉大利的祝福就已經傳遞出去了,里面裝了多少錢,反而不應過度計較和關注,否則,只看數目的話,大家直接報數轉賬不就行了,又何必每年鄭重地將錢裝進紅包封,再挑著拜年的好日子送出去呢?就連線上搶紅包,都要有個吉利漂亮的封皮才像樣呢!
所以,“豪橫”一詞,也是蹭了網絡流行,實際上與紅包放在一起,是有些“反差萌”的。紅包的情感蘊涵,始終應該是溫暖祥和。大紅包也是祝福,小紅包也應感恩,每家的經濟條件不同,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方式也不同,不應一概以紅包的大小,論感情的深淺。本來,生活越來越好,孩子們的壓歲錢,大家互相饋贈的紅包佳禮,已經是水漲船高了。如果再過度渲染紅包的“豪橫”,甚至在網絡上形成風潮,很容易引發(fā)攀比之風,讓祝福之心沾染雜質,給普通家庭增加負擔。而且,一味地強調紅包額度,容易讓年齡尚小的孩子形成“金錢至上”的錯誤觀念,反而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其實,不管是廣東的“利是”,人均金額10塊,街坊見面就派一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還是線上發(fā)紅包,一個群里發(fā)幾十塊,大家拼手氣,搶到幾塊都很開心的新年俗,都曾經掀起過討論的熱潮,而不同于對“豪橫”紅包的羨慕和調侃,大家對于禮輕情意重的小紅包,更感親切和隨性,也多少都表達了,希望紅包更為輕快,更為真誠的心愿。
過年發(fā)紅包是傳統(tǒng),是儀式感,更是心意,是情感交流,要更好地享受其中的樂趣和愉悅,就應帶著一顆感恩之心,向好之心,發(fā)的人收的人,都能開心輕松,沒有負擔,這樣的紅包,才能送出親親熱熱的真情意,帶來紅紅火火的新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