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廖仕祺
通訊員 裴霓裳 彭怡曠 敖盼盼
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奧會將正式開幕,冬奧賽事的臨近,也帶動冰雪運動破圈,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時下正值春節假期,外出滑雪成為了許多家庭進行親子互動的好選擇。
很多人會在滑雪過程會拿下護目鏡拍照,或者更直接地欣賞雪景,但是這些行為暗藏風險。因為雪地反射的強光不僅讓人睜不開眼,長時間待在雪地,若防護不足還可能患上“雪盲”。6歲的男童運運(化名)就在滑雪后,出現眼睛刺痛,淚流不止,視力模糊的癥狀,到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就診后,被確診為“雪盲癥”。
6歲男童滑雪后患上“雪盲癥”
昨日,武漢市民嚴女士抱著兒子運運來到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就診。運運全程閉著眼,不敢睜開,眼淚直流。據嚴女士介紹,過年期間,全家一起去神農架滑雪,運運從中午玩到太陽下山也不肯離開滑雪場。“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孩子一直嘟囔著眼睛疼,一個勁地哭,我們就趕緊回武漢了。”嚴女士說道。該院眼表及角膜專科副主任醫師吳尚操經詳細檢查,確診運運患上的是電光性眼炎。“電光性眼炎又稱‘雪盲’,是紫外線對眼角膜和結膜上皮造成損害引起的炎癥。”吳尚操解釋稱,輕微的“雪盲”會對眼角膜上皮造成損傷,出現眼瞼紅腫、流淚、眼睛充血、短時視力下降等癥狀,有的會在較短時間里自動恢復,多數通過眼藥水幫助治療,兩三天會好轉。但如果長時間處于雪場中,又沒有對眼睛進行保護,嚴重的可能損傷眼底“黃斑”,導致失明。
專家提醒:直視雪地正如同直視陽光
冰雪運動雖然有趣,但常有人在滑雪后出現眼部不適,這是為什么呢?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漢口醫院院長曾慶延教授介紹,雪地對日光的反射率極高,能達到將近95%,直視雪地如同直視陽光,加上滑行中冷風對眼睛的刺激很大,所以需要滑雪鏡來保護滑雪者的眼睛,而陽光中的紫外線則是造成雪盲癥的罪魁禍首。
吳尚操補充介紹,一般情況下,雪面并不像鏡子那樣直接把太陽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而是通過雪面的散射刺激眼睛。眼睛較長時間受到這種散射光的刺激后,也會得“雪盲”。因此,即使在陰天,不戴墨鏡在積雪地上活動久了,也可能導致視力下降,甚至暫時失明。賞雪的游客、在雪里玩耍的孩子、雪地上長時間工作的人、雪天駕車的司機,都要特別注意預防“雪盲”。
曾慶延教授表示,雪盲癥一般在滑雪后3至12小時發病,可分為角膜損傷和視網膜損傷。一般來講,視網膜損傷比較少見,角膜損傷較為常見。其中角膜傷是因紫外線經雪地反射,對角膜和結膜上皮造成損傷,從而引起炎癥反應。早期可能只是覺得眼睛干澀、有異物感、灼熱感等,當角膜上皮出現損傷,由于角膜神經非常豐富,就會出現劇痛、怕光、流眼淚等不適,嚴重的除了結膜的明顯水腫,還有可能出現眼瞼的水腫和面部皮膚的紅腫疼痛和視物模糊。
雖然紫外線的穿透力相對較弱,一般只對眼表的角膜結膜造成損傷。但如果長時間、高強度的刺激,有可能造成眼底損傷。視網膜損傷表現為短暫或永久性的中心視力下降,部分患者在發病10分鐘或數小時后恢復。此種損傷多傷及黃斑區,嚴重者可形成黃斑水腫,甚至黃斑裂孔。
曾慶延教授指出,一旦出現雪盲癥,也不用過于驚慌。眼角膜上皮損傷后,一般情況下一至三天可以自愈,但在角膜上皮細胞自我修復期間,患者需要注意眼部衛生、多休息,不要感染引發其他炎癥。
吳尚操提醒,滑雪或玩雪應當做好防護措施,戴上墨鏡或其他防護眼鏡,以減少雪光及陽光中紫外線對眼睛的強烈刺激,不宜長時間盯著雪面,避免雪地反射的紫外線傷害眼睛,墨鏡要選擇正規產品,佩戴劣質的墨鏡易使瞳孔擴大,反而更加傷害眼睛。一旦眼部出現刺痛、紅腫等癥狀,應當及時到醫院就診。
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奧會將正式開幕,冬奧賽事的臨近,也帶動冰雪運動破圈,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時下正值春節假期,外出滑雪成為了許多家庭進行親子互動的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