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葉文波
游子回鄉,歸心似箭。
曾幾何時,從武漢回竹溪老家,記憶中是一條緊挨著河流的盤山公路,道阻且長。現如今,隨著十巫高速鮑溢段通車,回家實現了最快速度:四至五小時車程。同學見面,大家切身感受到:“家鄉是越來越近了。”
除夕前,虎年就要到來之際,我與同學相約,到高中的恩師家走一趟,表達我們心中的感恩。當然,也是一起回憶我們那段難忘的青春。
虎年虎虎生威,好消息不斷。
高三(2)班的W同學約我見面,告知我三(1)班班花也在,我心中一愣,兩人都是單身……莫非?果不其然,一見面,他們就向我分享了修成正果即將結婚的喜悅。
傍晚來到周老師家。這些年,盡管遇到了一些壓力,但周老師愈發堅韌。他的女兒從名校研究生畢業返回十堰工作,這里面應該有照顧父母的考慮,這就是“回家”。周老師準備繼續騎行游覽大好河山。他跟我們說:人生很短,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再來到舅爺王老師家。酒過三巡的王老師站在路口等待,兒子陪在他身邊。他們也回到老家,蓋起了兩層小洋樓,老有所居。我第一次來到這里,他們的兒子也快結婚了。
春節期間,王老師在朋友圈曬著他的幸福生活。洋房前,柔和的陽光下,他驕傲地翹著二郎腿,嗑著瓜子。老婆問我:“真愜意,這是不是你渴望的生活?”我果斷答:“你咋知道!”
我看著、聽著家鄉的變化,其中最多的就是,回家之路好走了很多。
2008“奧運之年”,我們高考,從竹溪來到武漢上大學。那時,武漢到十堰還是綠皮火車,人員擁擠,大約耗時7小時左右;接著,從十堰城區到竹溪,緊挨著河流的盤山公路,天晴得走上七八個小時,遇到雨雪天氣,還得警惕墜落的碎石。我們同學相約,一般都是頭天晚上從武漢出發,次日一早醒來,火車達到十堰城區,再買票乘大巴回竹溪,下午3點能到家已是順利。
后來,動車普及。武漢到十堰的動車,全程約4小時;十堰回竹溪有了高速,線路略繞,約3小時內到達。
2021年9月3日零時,十巫高速鮑溢段正式通車,走十天高速到鮑峽,然后走十巫高速到溢水,再經過麻安高速到竹溪。整個線路近了很多。
這次回家過春節,武漢到十堰城區,高鐵1小時57分;從十堰東高鐵站到竹溪,全程高速,小車僅需1.5小時,大巴僅需2個多小時。相比大學時代,回家時間整整縮短了四分之三。
見證這一變化的媳婦不禁感嘆:雞鳴三省的鄂西北,回婆家方便多了!
交通一直是掣肘竹溪發展的重要因素。路暢通了,致富的路也更通暢了。
暢銷全球50多個國家的高端飲用水品牌——VOSS天然礦泉水,在竹溪縣投產,取自竹溪縣丹霞山半山天然自涌泉。
位于竹溪縣秦巴電商產業園的竹溪蒸盆飲食文化中心,專門從事竹溪蒸盆美食的研究、改良和推廣。1月已網售竹溪蒸盆4000余盆,創收100多萬元。“情侶蒸盆”“素食蒸盆”等品種銷往北京、河南等18個省份。口味純正地道:豬肉是土豬肉,雞和雞蛋也是農村土養的,姜選自本地的延壩姜,還有高山土豆、椴木香菇等……說到這,您饞不饞?饞就趕緊下單吧!
據竹溪縣官方統計,目前全縣擁有各類電商平臺店鋪849家,2021年全縣網絡銷售額為6.69億元,其中農產品線上交易額3.9億元,同比去年增長21%。
竹溪縣客運站駐點交警劉惠國介紹,全程高速返家,不僅是方便,且越來越安全。每一輛從竹溪客運站進出的大巴,都安裝了GPS定位系統,實時監管車速、車內狀況,確保回家之路、外出務工之路安全順暢。
有父母養育、有恩師栽培、有益友幫助,回家之路確實好走了很多。
“蒸蒸日上”的特色美食,又快又穩的回家之路。
竹溪,不再是遙遠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