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肖擎
全省深入實施區域發展布局暨縣域經濟發展大會指出,促進“兩翼驅動”,加快“襄十隨神”“宜荊荊恩”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構建支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南北列陣”,成為全國非省會城市群的重要增長極。
2個城市群、8個城市,主動爭位驅動“南北列陣”,奮進的新鼓點敲響。
做大做強當好“主引擎”
除夕,萬家團圓時,邦普宜昌項目建設工地上,100多名建設者堅守一線,與時間賽跑。
2月4日,比亞迪襄陽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60臺挖掘機、近600臺運輸車按照每天15萬立方米的工程量日夜施工,加快推進土地平整。
大會提出,推動襄陽打造中西部非省會龍頭城市和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宜昌打造中西部非省會龍頭城市和長江中上游區域性中心城市。
“襄陽和宜昌當好兩大城市群‘主引擎’責無旁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現代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石軍偉教授表示,襄陽和宜昌作為“主引擎”的能量、動力和潛能,決定兩大城市群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城市群發展,產業群為先,襄陽和宜昌需進一步提升主導產業的集聚水平,推動構建群內城市間產業鏈延伸與對接機制,在人才引進、基礎設施、營商環境、政府效率等方面深化改革,持續激蕩發展活力。
夯實基礎培育“增長極”
會議提出,推動荊州打造鄂中省域區域性中心城市、黃岡打造鄂東省域區域性中心城市、十堰打造鄂西省域區域性中心城市。
石軍偉認為,特色是融入城市群發展的重要因素。兩大城市群內的成員需依據歷史優勢和資源基礎,打造“城市經濟名片”。
“襄十隨神”除神農架有特殊的生態地位和功能,前三者都是湖北萬億級汽車產業走廊上的節點性城市。
“宜荊荊恩”城市群有著豐富的磷、煤、硒、水電等資源,具備良好的高質量發展產業基礎。
十堰推動經濟倍增,集中力量培育以汽車為主導的先進制造業,力爭實現產值3000億元以上,大旅游、大健康、大生態產業產值4000億元以上;隨州在制氫、儲運、氫燃料電池汽車生產、示范應用等環節謀劃建設項目,以氫賦能促“專汽之都”邁向高端;神農架錨定建設國家公園和世界著名生態旅游目的地的目標定位,舉保護旗、打生態牌、念旅游“經”、走綠色路。
荊州以建設升級版的荊州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為主線,致力打造區域性先進制造業中心;荊門將組建動力儲能電池龍泉實驗室;恩施加快打造生態文化旅游、富硒、新型工業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和12個百億級產業。
握指成拳下好“一盤棋”
去年7月,“宜荊荊恩”城市群宜都·松滋協同發展先行區總投資343億元的51個項目破土動工,拉開宜都、松滋聯手打造千億級綠色循環化工產業聚集區的序幕。
今年1月,老河口、谷城、丹江口三地達成共識,共同推進交通網絡互聯互通、產業發展互融共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境聯保聯治,努力建設成為“襄十隨神”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襄十隨神”推動設立公共服務聯盟13個;四地市縣兩級356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網上異地通辦;17個市際交通聯通項目開工建設;深圳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服務湖北基地“襄十隨神”培育中心設立。
宜昌聯合荊州、荊門申報的“國家級磷化工產業集群”,獲工信部1000萬元獎補資金;城市群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共享農業新技術新成果;四地公積金實現互認互貸;城市群文旅惠民卡上線。
大會提出,“襄十隨神”城市群要打造北向、西向開放門戶和聯結武漢城市圈與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紐帶,打造以產業轉型升級和先進制造業為重點的高質量發展經濟帶;“宜荊荊恩”城市群要打造南向、西向開放門戶和聯結武漢城市圈與成渝雙城經濟圈的重要紐帶,打造以綠色經濟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特色的高質量發展經濟帶。
兩翼驅動的核心,是通過城市群塊狀組團、協同發展、挖掘潛能、做大能級。石軍偉表示,“群”意味著各成員要整體合作,處理好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關系,握指成拳下好“一盤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