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涂舉學 楊寨平
實習生 董彥希
2月10日早上8時30分,武漢市青山區(qū)戴家巷公交場站保修車間,姚偉戴上線手套,從工具箱里拿出手電筒和檢驗捶,掀開公交車后艙門,左拿手電筒照明,右手撥開發(fā)電機皮帶的內側,檢查是否有龜裂現(xiàn)象,用檢驗捶敲擊發(fā)電機上的螺絲是否松動。之后,又打開側蓋,敲擊氣泵主氣管接頭螺絲、電瓶樁頭是否松動等。
從初七開始,春運進入了返程高峰期。戴家巷公交場站保養(yǎng)車間內,每天45臺公交車在這里一級保養(yǎng)后,姚偉要再次對每臺車的電路、氣路、空調系統(tǒng)進行逐一復查。據(jù)了解,每臺車,他要復查三四十個部位,一天下來,他一共要復查一百多個部位。“復查責任重大,一個螺絲都不能放過!”
春節(jié)期間,姚偉三天值守在保養(yǎng)車間執(zhí)行車輛搶修任務,一天下到各分公司進行車輛的安全檢查。在值守中,一臺新型純電動車四個部位同時出現(xiàn)故障,由于新車型沒有配備電腦檢測設備,他帶領值守的同事逐項排查,連續(xù)排查4個多小時將故障排除。
今年40歲的姚偉,是電氣小修班副班長,負責電路、氣路、空調進保車輛的工藝標準的復檢工作。他曾在部隊服役8年,2008進入了武漢公交工作,一直保持了部隊里吃苦耐勞的精神。“愛專研、勤思考”是同事們對他的一致評價。零基礎的他硬是從門外漢蛻變成了技術骨干。從小喜歡拆裝的他,為了熟練掌握各種部件的構造和原理,他通過上網,自學拆裝、組裝各種廢舊部件。隨著近年來,車輛更新?lián)Q代快,有的新車型沒有圖紙,他自己摸索、清線,根據(jù)線路走向進行判斷,解決了一個個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