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見習記者 黃佳琦
據美聯社2月13日報道,美國常青藤大學偏好錄取校友子女的傳統爭議越來越大,美國高校正面臨著結束幾十年來提高校友子女入學比例的呼聲,以修正根植于種族主義的錄取偏好,改善教育公平。
目前,來自美國國會的一項法案正在被推動,旨在消除錄取時對高校校友和捐贈者子女的優待。這一舉動得到了各黨派活動人士的支持,他們希望大學招生只看成績。
紐約州民主黨眾議員賈馬爾·鮑曼(Jamaal Bowman)表示,“這個國家對不平等和不平等問題的意識發生了轉變。人們真的渴望糾正我們過去的錯誤。”
Legacy錄取已成傳統
Legacy被譯為“遺產”,在美國大學錄取的語境中,是指與本校校友有直接親緣關系的人。申請學生如果是校友的親屬,一定程度上可以獲得優勢,而這種偏好已經成為美國高校的錄取傳統。
據美聯社發布的數據,在一些美國頂尖的大學,Legacy,即校友子女的人數,占入學新生總數的10%-20%。圣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表示,過去十年里,校友子弟平均占學生總數的23%。
許多著名大學為這項政策辯護,稱這有助于建立校友會,鼓勵捐款。哈佛大學的官員表示,校友身份只是錄取時考慮的諸多因素之一,此外還有考試成績和校外活動等。不過,他們也承認,校友子女優先錄取政策最多能給學生提供一點小好處。
最近美國已經有兩所大學終止了Legacy錄取偏好。
阿默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于10月放棄了這項政策,稱它“無意中限制了受教育的機會”。
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在2020年宣布逐步取消了Legacy偏好。從那以后,學校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黑人和西班牙裔學生,以及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
在圍繞大學招生公平展開廣泛辯論之際,對校友子女優先錄取偏好的抵制正在推進。
中國教職工子女優待已逐步取消
美國學生進高校“拼爹”“買票”的現象在當下的中國是不可想象的。不過,我國的大學曾經也有屬于高校內部的“錄取潛規則”。
此前,復旦大學教授王德峰廣為流傳的一次演講透露,復旦大學早期有一個優惠政策,如果復旦的教職工子女高考分數線考到一本線以上,就可以被復旦大學錄取。
這種優惠政策在國內高校中曾經相當普遍。
2006年8月,《中國青年報》刊文《高校降分錄取本校子弟,教職工認為是應得福利》,報道了東北某高校降低100多分錄取本校教職工子女。文中稱當時有不少高校的招生章程中,甚至明文標注了“照顧錄取”的相關政策條例。
2010年10月,四川大學取消教職工子女入學照顧的新聞引起熱議。一位四川大學的老師接受《成都商報》采訪時稱,“大概從恢復高考以來,學校就一直有對教職工子女錄取照顧的不成文規定。”他的說法在另外幾位老師處得到了證實。據成都一位省屬高校的老師介紹,對教職工子女錄取照顧“幾乎是公認的秘密”,在她看來這就是高校老師的“福利”,“從沒有想過有一天會被取消”。
隨著教育部的嚴格監管,這一優待已被逐漸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