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前,老師分享了2020年學長學姐們擔任志愿者,抗擊疫情的故事,當時我深受觸動,也下定了決心,如果有需要,我一定要去當志愿者!”2月15日,談起報名擔任防疫志愿者的原因,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環境工程21301班學生黨成林如是說。
1月14日至2月13日,他在老家河南濟源玉泉街擔任防疫志愿者,負責卡口點值守,登記外來人員信息,檢查行程碼和健康碼。對于黨成林來說,這次志愿服務“初體驗”有新鮮感,也有小委屈,但更多的,是成長。
黨成林老家在河南濟源市西水屯村,1月14日前后,考慮到緊挨濟源市的洛陽、焦作相繼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或密接者,他所在的村落開始實行封閉管理。
聯想到學姐學長的抗疫志愿服務經歷,黨成林迅速和村委會取得聯系,詢問是否需要志愿者,得到肯定回答后,他聯絡上幾位同屆的大學生,一同前往濟源市玉泉街道辦事處報到并認領任務。
令黨成林沒想到的是,值守第一天,他就遭遇了“滑鐵盧”。原來,卡口點路面較寬,志愿者們缺乏值守經驗,多人通過時,秩序有些混亂,前來檢查的工作人員發現問題,立馬對志愿者進行了批評。
這讓黨成林十分委屈,“本來就是做志愿工作,哪想到第一天就挨了一頓罵。”雖然如此,黨成林還是收拾心情,和一同值守的3位志愿者一起梳理了卡口值守的細節,為保證卡口值守“不斷檔”,志愿者們輪流回家吃飯。
很快,當志愿者的“新鮮感”消散,即便有其他志愿者的陪伴,卡口值守工作總體依然是枯燥的。春節期間,值守節奏從每日半天調整為值守一天休息一天,單次值守時間拉長了,值守工作也會更加辛苦,黨成林本想著趁寒假準備駕照科目四的考試,是否繼續當志愿者,他陷入了糾結。
“既然當初決定去做志愿者,就要堅持下去,做事要有始有終!”在家人的鼓勵下,黨成林最終選擇承擔起志愿者的職責,直到2月13日,下沉黨員接手了大學生志愿者的工作,他才返回家中。
“志愿服務精神是奉獻、友愛、互助、進步,這次志愿者體驗讓我明白,這8個字的背后是志愿者的責任感,也體會到防疫工作的不容易,是一次特別的成長體驗!”黨成林說。
記者了解到,在班級中,除了黨成林,寒假期間主動參與疫情防控的還有汪洲宇、姬玉鋒、張立寶、張焱等學生,負責宣傳防疫知識、卡口執勤、維持秩序、錄入登記等工作,他們有的是受到學姐學長抗疫經歷的感召,有的則是希望通過志愿服務提升交流溝通的能力,服務時長短則40多個小時,長則持續一個月。
志愿服務沒有報酬,忙時都沒空吃飯,一碗泡面就是一整天餐食,詢問感受時,他們說:“體會到志愿者的不容易,也為自己感到自豪。”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張歆 通訊員劉書琴 實習生胡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