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李力力
視頻剪輯 軒逸瑤
2月16日這天,傳聞中的“俄烏戰爭”并沒有到來。已經在烏克蘭首都基輔留學3年的哈爾濱小伙李樂濤對極目新聞記者說,他們該上課上課,生活一切照舊。
而在烏克蘭邊境城市哈爾科夫,當地居民發來了現場畫面:當地華人大市場照常營業,偶爾有人走來走去,周圍人都很淡定。
基輔留學生,不停跟親友解釋“沒有戰爭”
李樂濤是哈爾濱人,在烏克蘭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學習聲樂。
學校演出小廳
他已經在基輔待了3年,從他來到這里起,一直都有打仗的傳聞,“聽了3年,從來也沒有打過。”李樂濤說,大家都很淡定,已經習慣了。
和很多人一樣,他是從社交媒體平臺上,刷到“要打仗”的消息的。生活在新聞中心,他覺得既新奇又特別。他第一次發現,西方所謂的“新聞”跟現實生活一點也不一樣。
李樂濤說,日常生活中,在基輔的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彼此都很友好,感受不到差異,雙方語言也很類似。經常有俄羅斯人在烏克蘭工作,也會有烏克蘭人前往俄羅斯工作。
外界關于“開戰”的新聞實在太猛烈,導致他不得不對遠在哈爾濱的家人解釋,這里并沒有戰爭,什么也沒有。
記者聯系上李樂濤時,正值當地時間中午12點半,李樂濤還在準備下午要上的課。
他說,外界吵得熱熱鬧鬧,學校卻正常開學,正常上課。就在昨天,“開戰”前一日,他還問老師:“明天真的會打仗嗎?”老師回復他說:“別擔心,不可能的。”
老師昨天過生日,李樂濤給老師獻花
他還告訴記者,有當地人在YouTube上直播了一整夜,想借機拍到“戰爭”的畫面,結果什么也沒拍到。
如果一定要說2月16日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李樂濤想了想說,那大概就是“團結日”的活動吧。一天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緊急將2月16日定為“團結日”,呼吁全國人民團結起來,一致對外。
李樂濤說,當地時間上午10點,澤連斯基在廣場上舉行了盛大升旗儀式,大街上有人穿著傳統服裝、披著國旗游行。
基輔地鐵
“除了這,真沒有了……”
邊境城市哈爾科夫,市場照常開業
此時,在烏克蘭邊境城市哈爾科夫,當地居民向極目新聞記者發來了市場剛開業的畫面。
哈爾科夫是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在烏克蘭東部,與俄羅斯距離較近。2月13日,哈爾科夫有網友發來街頭畫面,當時路邊有綿延數公里的裝甲車等輜重,頭上幾十架直升機飛過。
2月16日這天,哈爾科夫街頭一片寧靜,由于氣溫很低,室外沒有什么人,但當地時間11點,華人大市場仍然正常開業。
視頻顯示,此時市場剛剛開始營業,客人不多,但周圍人都很淡定,偶爾有人向鏡頭投來目光。
曾在哈爾科夫留學的聲樂教授張藝向記者介紹,這里是一個綜合性大市場,主要出售來自中國和土耳其的貨物,上面蓋著巨大的棚子。
在她留學的那幾年,這里的市場生意很好,人來人往,很壯觀。后來烏克蘭經濟下滑,市場也慢慢慘淡。
張藝見證了烏克蘭曾經的繁榮。在她印象中,2000年烏克蘭經濟很繁盛,之后一直傳聞要打仗,經濟也越來越差,國家越來越窮。2019年她再度前往哈爾科夫訪學的時候,經濟已經沒有辦法跟以前比了。
她印象最深的是匯率下跌,烏克蘭的官方貨幣是格里夫納,“以前100美元可以換300到400格里夫納。2019年2600多格里夫納才能換到100美元。”
張藝說,親眼看到烏克蘭經濟下滑,越發感受到身為中國人的自豪,“國家發展壯大,中國人走到哪里都底氣十足,烏克蘭的經歷充分說明,國家興旺的前提是民族團結。”